偶尔,在那些巨大的金属残骸深处,会毫无征兆地迸发出一两道扭曲的、颜色诡异的电弧,如同垂死神经末梢的最后抽搐,瞬间照亮一片狰狞的阴影,又迅速湮灭,留下更深的黑暗。
更令人警惕的是,鸦辩的广域扫描仪上,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就会有一种极其微弱、却带着明确规律性的能量波动,如同无形的探照灯,以某种复杂的网格模式,悄无声息地扫过星球表面的大片区域。
这波动并非生命气息,也非自然能量辐射,而是一种……冰冷的、程序化的、充满目的性的“扫描”信号!
“检测到周期性低强度广域扫描信号,”鸦辩报告道,“信号源无法精确定位,疑似分布式传感器网络残留。扫描模式符合‘文明防火墙’基础监控协议特征。警告:该信号可能具备身份识别与威胁评估功能。”
规律性的扫描……仍在运作的自动化防御系统!
这证实了“守密者”的警告。这颗星球并非毫无防备的墓地,而是一个布满了致命陷阱的、由冰冷程序守护的钢铁坟场。
那些看似随机闪烁的电弧,或许就是防御系统局部故障或能量泄漏的表现,而规律的扫描,则意味着那双“眼睛”从未真正闭上,仍在黑暗中默默地审视着任何闯入者。
希望号保持着安全距离,在轨道上缓缓盘旋。舰桥内气氛凝重。
目标就在脚下,希望(那可能存在的“诺亚”数据囊体)或许就埋藏在这片死亡世界的某个角落。但通往希望的道路,铺满了文明的骸骨,并由一个万年不曾停歇的、敌友不明的自动化杀戮系统所把守。
如何降落?降落在哪里?如何在那无处不在的扫描下隐藏行踪?如何应对可能触发的、未知的防御机制?
所有问题,都指向了未知的危险。
凌清雪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打破沉默:“‘守密者’,根据你的数据库,能否推测出‘诺亚’数据囊体最可能的埋藏区域?以及,如何规避或欺骗这些扫描?”
全息投影亮起,“守密者”冰冷的电子音响起:“正在调用联邦紧急避难协议模板……根据‘方舟计划’最后已知坐标及行星地质结构模型分析,数据囊体为抵御极端环境,通常埋藏于地壳稳定、且有大型人造结构残余提供额外屏蔽的区域。初步筛选出三个高概率点位。”
星图上标记出三个区域,均位于巨大的金属废墟群下方。
“至于扫描规避……”“守密者”的电子眼闪烁,“常规隐身手段对联邦最高级别监控系统效果有限。建议利用行星表面强烈的辐射背景及金属残骸的电磁屏蔽效应,进行物理隐匿。
同时,我需要时间分析当前扫描信号的详细参数,尝试寻找其识别算法的漏洞或周期盲区。”
风险与机遇并存,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
林霄的目光死死盯着屏幕上那颗灰败的星球,眉心的数据灵纹传来一丝微弱的、却异常清晰的悸动。并非恐惧,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感。仿佛在那片信息的废墟之下,有什么东西,在隐隐呼唤着他那独特的数据化灵魂。
是陷阱?还是……契机?
“准备登陆舱,”凌清雪最终下令,声音清冷而坚定,“目标:点位阿尔法。全员最高警戒。”
希望号如同潜入墓穴的盗贼,开始小心翼翼地降低高度,向着那片死亡钢铁冢,悄然靠近。
真正的考验,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