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过身,手中的铁锄重重砸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里心有种子,可没有均口的黄桃,九部的餐桌便少了滋味;溪口有玉梨,可没有均口的铁器,他们连梨林都守不住!均口族人,我们靠‘黄桃’立足,靠铁器强身,今日起,我们要让九部看看,均口不仅有甘甜的黄桃,更有守护建宁的力量!这盟主之位,我们不争则已,争,便要争到最后!”
“为了均口!为了黄桃!为了建宁的力量!”一百九十四人的呐喊,震得黄桃林的叶子沙沙作响,也传到了山那头的伊家部落。
伊家部落·竹海谷地
伊湄坐在竹林深处的石凳上,手中捧着一碗刚煮好的闽笋汤,汤香浓郁,带着竹子的清香。伊家部落地处金铙山北麓,竹海连绵,盛产闽笋,虽不在“五子”之列,却靠着闽笋和精湛的竹编技艺,在九部中占据一席之地。她三十岁左右,气质温婉,眉宇间却带着几分清冷,仿佛山间的竹影,看似柔弱,实则坚韧。
一百三十九名伊家族人围在她身边,手中拿着竹编的器皿,有篮子,有箩筐,还有精致的竹扇。“首领,里心、溪口、均口都在争盟主之位,我们该怎么办?”一名族女轻声问道,语气中带着担忧。
伊湄舀了一勺笋汤,缓缓喝下,目光望向窗外的竹海:“建宁的‘五子’,缺一不可;九部的族人,也缺一不可。里心有种子,溪口有梨子,均口有黄桃,濉溪有莲子和无患子,可若没有伊家的闽笋,没有我们的竹编,九部的生活便少了一份安稳。”
她放下汤碗,站起身,声音轻柔却坚定:“伊家的族人,我们虽不掌‘五子’中的核心物产,却守着闽山的竹海,握着九部的‘烟火气’。闽笋是建宁的鲜,竹编是建宁的暖,这便是我们的底气。今日起,我们不偏不倚,却也绝不退让——谁能真正护得住九部的安宁,谁能让‘五子’繁盛,伊家便支持谁。但若是有人想以武力欺压同族,伊家的竹海,便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为了伊家!为了闽笋!为了建宁的烟火气!”一百三十九人的呐喊,伴着竹涛声,回荡在山谷间。
黄坊部落·栗林谷地
黄烈站在一片栗树林中,脚下是厚厚的落叶,空气中弥漫着栗子的香气。黄坊部落人数最少,只有九十九人,却以勇猛善战闻名,他们守着金铙山的西麓,是九部中最靠近外界的部落,常年与山林中的野兽、外来的盗匪周旋,个个身手矫健。
黄烈年近四十,身材精瘦,脸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从额头延伸到下颌,那是当年与盗匪搏斗时留下的印记。他手中握着一把弯刀,刀身锋利,映着阳光,泛着冷光。“族人!”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里心、溪口、均口,一个个都想着当盟主,可他们忘了,是谁守着建宁的西大门,是谁一次次把盗匪挡在山外,是谁用鲜血护住了九部的安宁!”
九十九名黄坊族人手持兵器,眼神锐利如刀,整齐地向前一步,动作划一,带着肃杀之气。
“黄坊人不多,可我们的骨头最硬!”黄烈猛地举起弯刀,指向金铙山的方向,“‘五子’再金贵,也得有命享!建宁的盟主,不该是只会摆弄种子、梨子的人,该是能拿起刀、护住家的人!今日起,黄坊上下,枕戈待旦,谁若想踩着黄坊人的尸骨坐上莲座,先问问我手中的刀答应不答应!这盟主之位,黄坊要争——为了那些战死的族人,为了建宁的安稳!”
“为了黄坊!为了守护!为了建宁的安宁!”九十九人的呐喊,虽人数最少,却带着最凛冽的杀气,传到了溪源部落。
溪源部落·枫溪谷地
溪澈站在枫溪岸边,溪水清澈,映着岸边的枫树,虽已是寒冬,枫叶却依旧鲜红,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溪源部落人数不多,只有八十六人,却守着闽江的一条重要支流,是九部中最懂水性的部落,他们以捕鱼、采莲为生,与濉溪部落共享“莲子”的物产,却也有着自己的骄傲。
溪澈年轻,不过二十五岁,是九部中最年轻的首领,脸上还带着几分青涩,可眼神却异常沉稳。他手中握着一根鱼竿,鱼竿上挂着一条刚钓上来的鱼,银鳞闪烁,鲜活异常。“族人,”他的声音温和,却带着年轻人的锐气,“有人说我们溪源人少,不配争盟主之位;有人说我们只懂捕鱼采莲,成不了大事。可他们忘了,闽江是建宁的母亲河,溪源是闽江的血脉,我们守着溪水,便是守着建宁的灵气。”
八十六名溪源族人围在他身边,手中拿着渔网、莲钩,脸上带着不服输的倔强。
“‘莲子’是闽水的精华,溪源的莲子,比濉溪的更嫩、更甜;溪源的水性,九部无人能及。”溪澈举起手中的鱼,声音陡然提高,“建宁的盟主,该是能与闽水共生、能懂自然之灵的人。里心的种子靠水,溪口的梨子靠水,均口的黄桃靠水,没有水,‘五子’皆枯!今日起,溪源要让九部看看,水的力量,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强大!这盟主之位,我们要争——为了溪源,为了闽江,为了建宁的灵气!”
“为了溪源!为了闽水!为了建宁的灵气!”八十六人的呐喊,伴着溪水的流淌声,飘向了客坊部落。
客坊部落·茶林谷地
客临站在一片茶林里,茶树郁郁葱葱,虽已是寒冬,却依旧透着生机。客坊部落有一百三十四人,他们世代以种茶、制茶为生,虽不掌“五子”物产,却靠着茶叶与外界通商,是九部中最懂经营、最通消息的部落。客临四十多岁,面容和善,嘴角总是带着一丝笑意,可那双眼睛,却能洞察人心。
他手中捧着一杯刚泡好的茶,茶香袅袅,沁人心脾。“族人,”他轻啜一口茶,声音温和却带着几分睿智,“里心靠种子,溪口靠梨子,均口靠黄桃,他们争的是物产,是实力,可建宁的长久,靠的不是一时的强盛,是长久的经营,是九部的团结。”
一百三十四名客坊族人围在他身边,手中拿着茶叶,脸上带着从容的神色。
“客坊不懂种地,不懂打铁,不懂水性,可我们懂人心,懂通商,懂如何让九部的物产走出去,让外界的物资走进来。”客临放下茶杯,目光扫过族人,“建宁的盟主,不该是一个只会争强好胜的人,该是一个能调和九部、能让建宁繁盛的人。今日起,客坊要游走各部落,不是为了讨好谁,是为了看清谁才是真正能带领建宁走向繁荣的人。但若是有人想分裂九部,想让建宁陷入战火,客坊的茶叶,便会变成刺向他们的利刃!这盟主之位,我们不争,却要选出最适合的人——为了客坊,为了九部,为了建宁的未来!”
“为了客坊!为了通商!为了建宁的未来!”一百三十四人的呐喊,伴着茶香,传到了黄埠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