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台州风云(1 / 2)

战国初期的台州地界,季风带着东海的咸湿气息掠过椒江入海口,将两岸的恩怨吹得愈发浓烈。括苍山主峰米筛浪的云海间,风车吱呀转动,像是在反复诉说着临海部落联盟心底那股化不开的酸味——那是被椒江部落联盟压在头顶时,从骨髓里渗出来的意难平。

彼时临海联盟已有二十一个部落,古城部落的夯土城墙上,首领古正用骨刀在木牍上刻下最新的人口数:一千二百三十人。他身后,邵家渡部落的邵捧着陶罐,罐里盛着羊岩山新采的春茶,蒸汽裹着茶香飘到古的肩头:“古首领,葭沚部落的人又在椒江口拦着我们的渔船了,说那片海是他们的。”

古的指节攥得发白,木牍上的刻痕深了几分。他抬头望向东南方,那里是椒江联盟的方向,葭沚部落一千八百三十九人的数字像根刺,扎在所有临海人的心里。去年秋收,临海联盟的杜桥部落带着族人去椒江下游取水,却被白云部落的人拦下——白云部落一千三百四十人,是椒江联盟的首领部落,他们的首领白站在河岸的巨石上,手里的青铜剑映着日光:“这水是椒江的,临海人要喝,得拿粮食换。”

那天杜桥部落的杜被白的人打肿了脸,带回的水只有往常的一半。此刻杜就站在古的身边,颧骨上的旧伤还泛着淡青,他沉声道:“古首领,不能再忍了。我们杜桥有两千零五十五人,比葭沚还多,凭什么要受他们的气?”

古没有立刻回答,他转身走向城墙上的了望台。从这里能看到紫阳街的青石板路,那是“浙江第一古街”,街尾的戏台上还留着上月演临海词调的痕迹,木板上的彩绘被雨水浸得有些模糊。再远些,是全长五千余米的“江南八达岭”城墙,青灰色的城砖垒得比椒江联盟任何一个部落的寨墙都高,可这城墙,却拦不住椒江人的挑衅。

“不是不忍。”古的声音里带着疲惫,“椒江联盟虽只有十个部落,可海门有一千三百七十人,白云一千三百四十人,葭沚一千八百三十九人,这三个部落加起来,就比我们五个核心部落的人还多。”他说的五个核心部落,是古城、邵家渡、大田、江南、杜桥,除了杜桥,其余四个核心部落人数最多的古城也才一千二百三十人,邵家渡四百一十四人,大田三百九十九人,江南二百七十九人,加起来也抵不过葭沚一个部落。

大田部落的田握着腰间的石斧,瓮声瓮气地接话:“可我们有括苍山!他们椒江人不敢上山,我们可以在山上练兵,等开春了,带着黄沙狮子队冲下去,定能把他们打跑!”黄沙狮子是临海的绝技,舞者身披狮皮,能在八仙桌上翻跃腾挪,战时便是最勇猛的先锋,去年和尤溪部落的冲突里,正是黄沙狮子队破了对方的寨门。

田的话让众人都红了眼,江南部落的江忍不住道:“我江南部落虽只有二百七十九人,但每个人都能拉弓射箭。上次上盘部落的人来借粮,我们帮他们守了三天寨,他们说了,若我们和椒江开战,他们愿意出兵相助。”

古看着身边这些部落首领,心里的火也渐渐燃了起来。他想起上月去章安部落谈判时,椒江联盟的洪家部落首领洪的嘴脸——洪家有九百四十九人,比章安的七百五十二人多,洪拍着桌子说:“临海人就该待在括苍山里,别出来碍眼。”那时他还忍着,可现在,椒江人连渔船都要拦,再忍下去,临海的族人怕是连海鱼都吃不上了。

“好。”古猛地将骨刀插在木牍上,“那就练兵。”他看向邵,“邵家渡靠江,你们负责盯着椒江上游的动静,若有他们的人来骚扰,立刻发信号。”又转向田,“大田部落熟悉山地,你带着人去括苍山顶的风车下练兵,那里视野好,也能借着山势练体力。”

杜和江也领了命,杜桥部落负责召集下游的上盘、涌泉、沿江部落,江则带着江南部落去羊岩山,和小芝、汇溪、汛桥部落的人一起采制春茶——茶不仅能提神,战时还能当药引,他们得提前备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括苍山顶的风车下,田带着族人练得热火朝天。黄沙狮子队的舞者们在石板上翻跳,狮皮上的绒毛被汗水浸得发亮,远处的云海漫过主峰,将他们的身影衬得像从云里钻出来的神兵。羊岩山的茶园里,江和小芝部落的芝一起采茶,芝的手指又细又快,她笑着对江说:“等打跑了椒江人,我们就用这里的茶招待其他部落的人,让他们都知道临海的茶有多香。”

可椒江联盟的动作更快。入秋的那天,古收到了邵家渡传来的信号——葭沚部落的人带着渔船,堵了邵家渡的渡口,还抢走了他们储存的鱼干。邵带着族人反抗,却被葭沚的首领沚打伤了腿,现在还躺在寨子里。

古立刻召集各部落首领,杜拍着桌子说:“我早说过,椒江人就是喂不饱的狼!这次我们必须打,杜桥两千零五十五人,愿意当先锋!”

“我古城一千二百三十人,随杜桥一起冲!”古的声音掷地有声,“邵家渡虽伤了邵,但还有四百多人,守住渡口;大田、江南、上盘、涌泉的人,跟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