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的武士们都欢呼起来,声音响亮,盖过了飞云江的涛声。妫含笑着说:“太好了!今天,我们就在飞云江岸边搭戏台,让阿文先生给大家念鼓词,庆祝我们的和解!”
女兵们和两岸的人一起,很快就搭好了戏台。阿文坐在戏台中央,手里拿着鼓词本子,念起了《陈十四娘娘》。他的声音抑扬顿挫,时而激昂,时而悲伤,听得大家都入了迷。阿烈和阿蛮坐在戏台前,一边听鼓词,一边聊着天,聊起了两岸的稻种和鱼干,聊起了以后的合作计划,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阿玲带着女儿阿瑶,也来听鼓词。阿瑶坐在阿玲怀里,手里拿着一块女兵们给的糖,吃得津津有味。阿玲看着戏台前的人们,看着飞云江平静的水面,心里暖暖的——她知道,瑞安的黑暗日子终于结束了,以后,再也不会有战争,再也不会有亲人分离,大家都能听着鼓词,过着安稳的日子。
妫含在瑞安待了一段时间,帮着各个部落重建家园,制定合作计划。她让安阳联盟的安阳、莘塍等部落,把多余的稻种分给塘下联盟的马屿、陶山等部落;让塘下联盟的渔民们,把捕到的鱼干卖给安阳联盟的人;还让曹村的人,教大家识文断字,教大家写鼓词、唱鼓词。
曹村的阿文,成了瑞安的“先生”。他每天都在飞云江的戏台前,教孩子们认字,教大人们写鼓词。很多部落的人都来曹村学习,曹村的草棚里,每天都坐满了人,大家拿着树皮做的简册,认真地听阿文讲课,偶尔还会讨论鼓词里的故事,气氛热闹又温馨。
东山的阿海,再也不想着吞并北麂了。他和北麂的阿石达成了合作,东山的人帮北麂的人修建渔船,北麂的人把捕到的深海鱼卖给东山的人。两个人还经常一起听阿文念鼓词,成了好朋友。
安阳的阿烈和塘下的阿蛮,也成了合作伙伴。他们一起修了飞云江的石桥,让两岸的人可以自由往来;一起建了粮仓,储存粮食,再也不用担心冬天饿肚子。每到傍晚,飞云江的戏台前,都会坐满两岸的人,听阿文念鼓词,看女兵们表演武艺,笑声和掌声传遍了整个瑞安。
北麂的阿石,也带着岛上的人,开始学习耕种。妫含让女兵们给北麂送来了新的稻种,教他们在岛上开垦田地,种上稻子。阿石看着岛上长出的嫩绿稻苗,心里满是希望——他知道,北麂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有一天,妫含离开瑞安。瑞安的各个部落首领和百姓们,都来送她。阿烈拿着一袋新收的稻种,递给妫含:“首领,这是我们安阳最好的稻种,你带回去,让其他地区的人也尝尝。”
阿蛮拿着一筐鱼干,笑着说:“这是我们塘下捕到的大鱼干,味道很好,你一定要收下。”
阿文拿着一卷新写的鼓词本子,递给妫含:“首领,这是我新写的鼓词,叫《永嘉郡一家亲》,以后,我们瑞安的人,会经常唱这首鼓词,记住我们瑞安的情谊。”
妫含接过大家的礼物,心里暖暖的。她看着眼前的人们,看着飞云江平静的水面,看着远处飘着的鼓词歌声,笑着说:“我会记住瑞安的,会经常来看大家的。以后,永嘉郡里的部落,就是一家人,我们一起努力,一起让日子越过越好!”
女兵们的船队缓缓驶离瑞安,瑞安的人们站在飞云江岸边,挥手送别妫含,嘴里唱着阿文新写的鼓词,歌声悠扬,飘在飞云江的上空,飘向远方。阿文站在岸边,看着远去的船队,心里默默想着:瑞安的新生,才刚刚开始。以后,这里会有更多的稻子,更多的鱼干,更多的鼓词歌声,更多的欢声笑语,再也不会有黑暗的战争,再也不会有悲伤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