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娇也没有任何寒暄与铺垫,见到康熙,便直接双手捧上一个古朴的木盒,恭敬呈上:
“皇上,此物乃我宫外亲人送入宫中,予我打发闲暇的杂书。
我于翻阅时,无意间发现了这本夹在其中的古籍,觉其内容非同小可,不敢隐瞒,特呈请皇上御览。”
康熙接过木盒打开,只见里面躺着一本纸张泛黄、边角卷曲破损、仿佛下一刻就要散架的古籍。
旁边还放着一本崭新的手抄本,字迹清秀工整,一看便知是陈娇亲手誊写。
康熙小心翼翼地伸手,想要翻阅那本古籍原本,指尖刚触及书页,便听“刺啦”一声微响,竟真的带下了一小片碎屑。
他连忙住手,放下了脆弱不堪的原本,拿起了旁边那本陈娇手抄的副本。
这一看,他的目光便再也无法移开。起初,他还只是略带好奇,但随着一页页翻过,他的脸色从平静转为惊讶,再由惊讶变为难以置信的激动。
书中记载的内容实在太过惊人——能够烧制出晶莹剔透的琉璃(玻璃)之法?
能够制作出去污强效的澡豆(肥皂)之方?能够制成硬化后坚如磐石的三合土(水泥)之技?……
他飞快地向后翻阅,当目光触及最后记载的“取牛痘浆液,接种于人臂,可永预防天花”之法时,他猛地抬起头,眼中迸发出灼热的光芒!
此刻,他心中如同翻江倒海,恨不得立刻召集人手,按照书中所载,一一试验真伪。
但眼下最紧迫的,无疑是应对肆虐的天花疫情。
他强压下激动,拿起那本手抄副本,转身便要匆匆离去。
刚走到门口,似又想起什么,蓦然回首,对垂首恭立的陈娇郑重说道:
“恬贵人,你此次献书,功劳甚大!待朕处理完眼前急务,必有重赏!”
康熙带着两本书籍匆匆返回乾清宫。他一面命人将古籍原本小心珍藏,并令翰林院学士仔细校对,看与陈娇手抄本是否有出入。
一面立刻召来太医院院使及一众资深御医,将记载着牛痘预防法的书页示于他们。
众御医见到此法,初时惊疑,细思之下,皆激动万分,纷纷叩首表示愿即刻进行实验验证。
疫情如火,刻不容缓。在康熙的特旨批准下,太医院迅速行动,调集了一批死囚,又设法寻来了感染了牛痘的牛只,开始了紧锣密鼓的人体试验。
过程虽有波折,但结果却令人振奋。接种了牛痘的死囚,除少数出现轻微发热、不适外,并无大碍。
更关键的是,当他们被有意接触天花患者后,竟真的无人感染发病!
此事关系国本,效率极高。不过短短十余日,在确认此法有效且风险可控后,盖着玉玺的皇榜便张贴到了京城各处。
告示明确宣告了太医院已寻得预防天花的“牛痘接种法”,并宣布官设种痘处,为民免费接种。
皇榜中还特意说明,接种牛痘后反应轻微,远小于感染天花的风险,且宫中皇子皇孙、宗室子弟已率先接种,以证安全。
消息传出,初时百姓还将信将疑,不敢轻易尝试。
但很快,他们便看到朝中各位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纷纷带着自家子侄前往种痘处。
连那些金尊玉贵的官家少爷小姐们都敢种,这无疑给惶惶不安的民众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于是,从观望到信任,从犹豫到踊跃,一批又一批的百姓开始主动前往官设的种痘点。
接种之后,均有医师悉心观察照料。绝大多数人仅有些微不适,休息一两日便恢复如常。
只有极少数体质敏感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但在服下医师开具的汤药后,也很快好转。
那些接种后的孩童,不过在家蔫了两三日,便又变得生龙活虎。
一场可能席卷京城的巨大瘟疫阴霾,在这本“天降奇书”的指引下,终于开始缓缓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