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
一想到这四个字,陈娇脑子里立刻蹦出“九龙夺嫡”四个大字,随之而来的是一幅幅兄弟相争、血雨腥风的画面。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皇帝的儿子不少,可像康熙这样,生出这么多,而且个个都算得上是文武全才、人中龙凤的,实在是少见。
这在普通富贵人家,老爷子怕是做梦都能笑醒。可偏偏,这些天之骄子都投生在了皇家。
在这里,“优秀”不光是夸赞,更是野心的催化剂。身为皇子,他们血脉里天生就流淌着对那张唯一龙椅的渴望。
然而,龙椅只有一把。想坐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激烈的,甚至是你死我活的争斗,就成了逃不开的宿命。
翻看史书,为了皇权,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戏码,几乎在每个朝代都在重复上演。
从古老的夏商周,到刚过去的大明,为了传国玉玺,什么杀父弑君、毒害兄弟的事都干得出来,将权力面前人性的黑暗展现得淋漓尽致。
单从生存竞争看,最厉害的那个胜出,好像天经地义。
但陈娇知道,若跳出这个权力旋涡,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这个庞大王朝衰败的起点,恰恰就埋藏在这看似鼎盛的时期。
后世常说的“康乾盛世”,其实从康熙中后期开始,衰亡的种子就已经发芽,注定了百年后落日余晖的结局。
这并非陈娇瞎猜。别的不说,光凭她如今能在这紫禁城里“隐身”观察,就发现了许多被皇家威严掩盖下的秘密和运作逻辑。
这座宫殿,表面上看是皇帝说一不二,拥有绝对权力。
可深处宫闱的康熙自己可能都没完全意识到,他就像个被无数无形丝线牵引的精致木偶,在很多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上,早已身不由己。
他的吃喝穿戴,笔墨纸砚,所有日常用度,看似由内务府精心操办,实则来源和渠道,大多被那些关系盘根错节的满清包衣世家牢牢把控。
这些人,就像最精明的管家,同时也是最隐蔽的操控者,无声无息地织成一张覆盖内廷的大网。
而康熙皇帝,从某个角度看,何尝不像是被供养在最华丽金丝笼里的珍禽?
“管家”们决定他接触什么,他往往就只能接触到这些。这种控制如此自然隐蔽,连被控制者自己都难以察觉。
陈娇能看出这点,还得感谢她在现代看过的那么多清朝剧、纪录片,以及读过的正史、野史和小说。
里面反复提到的“包衣”群体,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亲身穿越,她自然想亲眼验证一下。
不过就她目前观察,距离那场血腥的“九龙夺嫡”大戏正式开场还早。
眼下,连未来的核心主角之一,那位传奇的十四阿哥,都还是个吃奶的娃娃。
而未来会在朝堂掀起风浪的“八爷党”主力——八、九、十阿哥,现在更只是几个在尚书房摇头晃脑念书的小屁孩,满脸稚气,远没有日后翻云覆雨的手腕。
此时,康熙皇帝心尖儿上的宝贝,还是他和元后赫舍里氏所生的嫡子,皇太子胤礽。
这位太子如今圣眷正浓,被康熙带在身边亲自教导,父子间尚有温情,远没到后期互相猜忌、势同水火的地步。
现在康熙的主要精力和帝国的军事重心,都放在西北边疆,全力对付那个桀骜不驯、想重现蒙古帝国荣光的准噶尔部大汗噶尔丹。
就在这表面平静,暗流涌动的背景下,康熙的龙子凤孙们,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帝国最肥沃的土壤里悄悄成长。
他们的羽翼会日渐丰满,势力会不断扩张,直到未来的某一天,让那位曾经视他们为珍宝的皇父康熙,都真切地感受到来自自己血脉的威胁。
陈娇一直在想,她该怎么凭一己之力,去扰动这个时代的轨迹,尝试改变未来的走向?
思来想去,最终的症结和撬动历史的支点,必然要落在当今帝国的主宰康熙皇帝身上。
所以,大多数白天,陈娇都会谨慎地隐匿身形,像真正的幽灵一样,徘徊在康熙附近,耐心观察他的一言一行,试图解读他真实的性格和内心想法。
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至今已统治天下数十年。
他从年幼时就被迫卷入政治旋涡,凭借超凡的早慧和果决,设计擒拿权臣鳌拜,夺回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