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在一种悠然自得的节奏中继续。陈娇带着父母,身后跟着威猛忠诚的大黑和全能得力的陈吉,仿佛一个微型移动家庭,每到一个风景秀美或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都会停留相当长的时间。
他们不像寻常游客般走马观花,而是真正地融入当地,清晨去逛本地人的集市,午后在古树下听老人闲聊,傍晚则寻觅最地道的家常小馆。
陈娇手中的微型机器人无声地记录着这一切,从晨曦微露到华灯初上,捕捉着光影变幻下的城市脉动与乡野静谧。
继最初发布的三支堪称“视觉盛宴”的视频后,陈娇没有再投入任何推广费用。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
她那远超寻常专业团队的高质量视频,凭借其电影般的构图、纪录片级的画质和充满故事感的剪辑,开始在小范围内引发摄影和旅行爱好者的关注,并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逐渐扩散开来。
视频的质感实在太过出众。画面清晰得能看见古镇青石板上的岁月苔痕,能捕捉到蝴蝶翅膀上鳞粉的细微闪光;光线的运用更是巧妙得如同大师执笔,晨曦的柔光、正午的明烈、黄昏的暖调,都被用来渲染情绪,将八分的美景烘托出十二分的意境与魅力。
评论区里,不乏有去过的网友感叹:“明明去过同一个地方,看了博主的视频,才怀疑自己当时是不是瞎了,错过了这么多细节和美……”
更有人直言:“这是我见过最会拍风景的账号,没有之一!每一帧都能当壁纸,云南文旅赶紧来给这位博主点赞、抄作业!”
随着口碑发酵,“娇行天下”的粉丝数如同滚雪球般稳步增长。后续发布的关于民俗体验、秘境探幽的视频,即便没有推广,也能凭借过硬的内容获得可观的点赞、收藏与“催更”评论。
陈娇,是真的开始火了,甚至有几家知名的旅游杂志和平台私信寻求转载与合作。
不过,对陈娇而言,做博主本就是旅途中的随性之举,是记录生活、分享美好的方式,而非谋生的压力。
能火,是意外之喜,意味着她的审美和付出得到了认可;不火,也无伤大雅,丝毫不影响她陪伴父母、享受旅程的初心。
当然,拥有超越时代的微型拍摄机器人和陈吉这样的“全能技术后盾”,她的视频想不精良都难,尤其是那几期在不同场景下拍摄的古风换装视频,更是直接在汉服同好圈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大量私信涌入,核心问题几乎一致:“仙女姐姐,衣服太美了!求问是哪家的?什么牌子?求链接!”
“这质感、这设计,绝对不是普通影楼装,博主是自己有工作室吗?”
这些骤然增多的琐碎事务,陈娇一概交给了“万能管家”陈吉处理。
她将自己空间里那些不太想收藏、并非师尊炼制的独一无二法宝、只是觉得好看复刻来的几套设计,在空间的加工坊里又复刻了一些。
当有人询价时,便由陈吉统一回复是“博主自制设计,限量出售,非量产成品,可能存在细微手工痕迹”。
平台规则,粉丝过万即可开通商品橱窗。这个门槛,在视频走红后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达到了。
于是,那几件精心复刻的衣裙被挂上了橱窗。尽管初始定价相较于普通汉服而言堪称高昂,且作为无品牌背书的“野生”设计缺乏知名度。
让一些习惯了固定品牌的圈内人心存疑虑,但总有不差钱、追求独特设计与极致品质的风尚先驱愿意尝鲜。
很快,第一批买家收到了实物。惊喜随之而来,包裹的包装就极具匠心,打开后更是惊艳。
无论是接触皮肤亲肤柔软却挺括不易皱的特殊面料,还是细看之下栩栩如生、针脚缜密均匀的刺绣。
亦或是那些仿古法工艺制作的盘扣和饰品配件,其精良程度都远超预期,甚至足以“吊打”不少以高价和精致着称的知名品牌。
优质的口碑在特定的汉服、古风摄影圈层内迅速传播,橱窗内本就不多的库存,几乎是在小范围内被知情者悄悄“瓜分”一空。
陈吉请示是否加大产量,但陈娇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可不想让自己的悠闲旅途彻底变成繁忙的服装供应链和客服中心。
物以稀为贵,一个款式有几件流通,维持其独特性和价值即可。她索性依据上一世记忆中的一些兼具美感与适度日常化的改良款式,让加工坊批量制作了数百套不同设计。
涵盖唐、宋、明等不同朝代的风格元素,但每个款式严格限量五件,售完不补。
这些设计新颖、品质卓越的新品一上架,立刻引发了新一轮的抢购热潮,甚至吸引了一些小众服装设计师和收藏家的关注。
陈吉每天需要打包、寄出的快递数量激增。为了不让陈娇父母起疑,他还要定期上演开车去物流点“接收大件面料或半成品货物”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