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展露本领(2 / 2)

村里唯一的大夫,也就是这位老地主,亲口认了,万玉这小知青医术高得很,连他自己的手都要靠万玉知青来治呢。要知道,对一个会针灸的大夫来说,手可是命根子一样金贵。

所以,不等陈娇自己开口,老地主就去找了沈队长,特意交代秋收的时候,可不能把陈娇跟其他人一样当牲口似的使唤。最好是给她安排点轻松的活,比如给大家熬熬药、给累坏的人看看病,平时在晒谷场帮着翻翻粮食啥的——这活儿平时都是老人或者小孩干的。

等到秋收真开始了,陈娇被分到这么轻松的活计,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这位老地主在村里的地位是真不一般。用四个字形容,就是德高望重,连沈队长都得听他的话。

陈娇心里直犯嘀咕,这跟她看的那些年代小说里写的完全不一样啊。小说里的地主,哪个不是夹着尾巴做人,就算遇上和谐点的村子,也都是尽量低调,生怕引人注意。

不过话说回来,这位老地主平时确实挺不声不响的。但像他这样在茶树村地位这么超然的,还真是头一回见。

老地主姓殷,叫殷成章。村里还有小一半的人也姓殷。他儿子叫殷惜谦,孙女就是那个小茵茵。有意思的是,当年带着一帮红袖章的激进分子抄了殷成章家的那个恶人,也姓殷。

殷成章这手和脚的伤,就是那人弄出来的。现在他的脚一只长一只短,走路都是瘸的;手伤从表面上看不出来,可后遗症厉害得很,早就影响正常生活了。

现在,那户作恶的殷姓人家住在大院山湾那边,被全村人排挤着。茶树村的村民心肠好,不会真对他们做啥过分的事,但冷暴力执行得那叫一个彻底,谁都懒得搭理他们。

接下来的日子,陈娇每天都去殷成章家报到,给他针灸,再配上药浴。她不能明着用佩佩给的药剂,不过每次往药汤里悄悄掺上一点,倒也没人发现。

陈娇展露医术之后,在茶树村的日子过得越发顺风顺水,就跟老辈人常说的那样,手里有真本事,走到哪儿都能被人高看一眼,身边遇上的也多半是热心肠的好人。

茶树村这地方,原本就透着股子世外桃源般的和睦劲儿,虽说村里也难免有那么一两个爱嚼舌根、心眼儿活络的,但绝大多数村民都是实打实的淳朴人家,你对他好一分,他能记在心里,回头就想办法还你十分。

日子就像被谁悄悄拧快了的钟表发条,滴答滴答转得飞快。一年,两年,眼瞅着好些个春秋就这么悄没声地溜走了,村里的知青队伍愣是没半点变动,既没见着新面孔背着行囊来报到,也没哪个知青能寻着门路,喜气洋洋地收拾东西离开这山沟沟。

陈娇心里跟明镜似的,在这么个地图上都得放大好几倍才能找着的偏僻小村庄,想靠托关系、碰运气回城,那简直是痴人说梦。她不止一次琢磨过,那些家里有能耐、能把孩子从这穷地方捞回去的,当初压根就不会让娃被分到这么偏远的山区来遭这份罪。

所以陈娇心里早有了谱,想离开茶树村,眼下唯一靠谱的路,就是等高考恢复。可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她现在这具身子,压根就没正经上过高中,虽说她自己前世是堂堂正正考上大学毕业的,但那都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

更何况现在是啥年代?教材不一样,考纲不一样,好多知识点怕是连说法都变了。但陈娇铁了心,她绝不能一辈子被困在这茶树村,面朝黄土背朝天,所以高考这独木桥,她必须得闯一闯。

凭着前世的记忆,陈娇大致能算出,离恢复高考大概还有一年光景。正愁没处找教材呢,巧了,殷成章家的小儿子殷席安正好高中毕业,背着书包回了村,那书包里鼓鼓囊囊的,可不就装着从高一到高三的全套课本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