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天下何定?(2 / 2)

……

营地中央的空地上,吴家军的将士们肃然而立。

铁甲寒光,鸦雀无声。

一股无形的肃杀之气弥漫开来,与清晨的寒意交织在一起。

吴老夫人走出营帐。

她虽鬓发苍苍,衣衫简朴,但此刻挺直了脊背,目光扫过眼前黑压压的,明显是精锐的兵马时。

那股久居上位的威严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看到如此多的将士聚集于此,她心中已然有了些许猜测,只是这猜测让她心头沉重。

众将士见到吴老夫人现身,无需任何命令,动作整齐划一,“唰”地一声,以手持的长枪为支撑,单膝跪地。

甲胄碰撞之声铿锵作响。

数百人齐声高呼,声浪震天。

“参见老夫人!”

吴老夫人目光沉静,缓缓扫过这些面孔,最终落在为首的那名将领身上。

“为何待大军来此?我儿吴颉呢?”

那将领抬起头,脸上带着风霜与愤懑,声音洪亮却难掩悲怆。

“回老夫人,一月前,朝廷突下诏书,诬陷将军守关不力,下狱。”

“我等皆是将军一手带出来的兵,不服此等冤屈,不愿被朝廷拆分混编为杂役,更不忍见这支护卫边疆多年的精兵就此消散!”

“便自革军籍,带着愿意跟随的弟兄们隐入山中。”

此言让后赶来的萧秋水几人都无不色变。

自革军籍,等同叛军!这是泼天的大罪!

吴老夫人身形几不可察地晃了一下,靠着拐杖才站稳。

事实比她想象的还要糟糕。

她心中悲凉万分,儿子蒙冤下狱,这些忠心耿耿的将士更是被逼至此等境地。

她强压下翻涌的气血,“都先起来吧。”

“谢老夫人!”

将士们齐声应道,动作整齐地起身,长枪顿地,依旧肃立。

吴老夫人看着这些曾经护卫家国的儿郎,痛心疾首。

“尔等终究是大熙的军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怎可轻易叛出军中?”

那将领神色激动,再次抱拳,声音决绝,“吴将军在,我们便是护卫大熙,抵御外侮的利剑。”

“可朝廷自毁长城,要将我们打散沦为杂役。”

“一旦散了,这支凝聚了将军毕生心血,能征善战的精兵就不复存在了!”

“北疆防线何以维系?”

“如今唯有老夫人您,诰命在身,若能亲往京城陈情游说,或有机会让将军化险为夷,让我等重归正途,继续为国效力!守卫大熙边关,匡扶武林正义,方有希望!”

“我等在此立誓,誓死等待吴将军昭雪!”

他话音落下,身后数百将士再次齐刷刷跪下,长枪触地,发出沉闷的共鸣,异口同声,声震四野,“誓死等待吴将军昭雪!”

“请老夫人主持公道!”

声浪如潮,铁血男儿的忠义与不甘,冲击着每个人的耳膜。

振奋精神。

吴老夫人看着眼前跪倒一片的将士,看着他们眼中炽热的期盼与信任,再想到身陷囹圄的儿子,心中天人交战。

帝王之命,如山压顶,如何违逆?

可若不去,岂非寒了这些忠勇将士的心?

岂非坐视儿子冤死?

为了大熙边境安宁,为了这些追随者的忠心,也为了自己的骨肉。

她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下定了决心。

苍老的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清晰地传遍全场,“罢了……”

“都起来吧。”

“老身就以我这把老骨头,往那京城龙潭虎穴,走上一遭!”

众将士闻言,无不激动,再次齐声高呼,“谢老夫人!”

这场面,这忠义。

站在稍远处的萧秋水,柳随风等人尽收眼底。

心中各有感触。

萧秋水胸中热血激荡。

他看到的,是吴家军将士对主将的赤胆忠心,是吴老夫人为了儿子、为了大义不惜以身犯险的担当。

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隐隐相合。

让他对吴老夫人和这些将士肃然起敬。

而柳随风静立一旁,眼神幽深。

他看到的,却是君臣离心,猜忌横生,忠良蒙冤,精锐被迫落草。

江湖事不应涉朝堂,朝堂亦不该插手江湖。

先坏了规矩的是朝廷。

而且如今这皇帝,忠奸不分,自毁柱石。

连边境安危都可儿戏!

如此昏聩,这天下如何能定?

帮主为之所做的一切,最后倒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只有找到一切的根源,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柳随风沉了眼眸。

这潭水,既然已经浑了,那就不妨让它更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