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下达,残存的船员们强忍着伤痛和绝望,开始了在“深空纪元号”这具钢铁残骸内的艰难搜刮。
每一次翻动破损的线路,每一次进入失压的舱室,都可能面对同胞冰冷的遗体,都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过程缓慢而细致。
他们拆下非关键区域的备用电池,收集循环系统中残存的水分(甚至包括冷凝水),清点仅存的医疗物资和应急口粮。
每一个发现都让人既心酸又有一丝微弱的欣喜。
“找到三块备用能量电池!虽然电量不满,但够低功耗设备运行一段时间!”
“水循环系统核心部件损坏,但我们在二级管道里收集到了大约5升未污染的水!”
“医疗舱大部分仪器损坏,但找到一个未开封的急救包和几支高能量营养剂!”
物资统计结果令人沮丧,但并非完全绝望。
所有收集到的能源集中起来,大约能维持全舰最低限度的生命支持系统(氧气、温度)运转20标准时。
水资源极其宝贵,必须严格配给。
食物还能支撑几天。
与此同时,技术团队提交的损伤报告更是触目惊心。
主引擎核心部件熔毁,修复可能性为零。
生机屏障发生器彻底报废,连修复的基础都没有。
舰体结构多处断裂,仅靠内部框架和应急支撑勉强维持整体性。
最麻烦的是生命维持系统,多个关键节点受损,氧气再生效率极低,二氧化碳浓度正在缓慢上升。
“我们就像坐在一个漏水的罐子里,飘在太平洋中心。”
老周(通过断续的、延迟极高的超空间通讯,信号微弱到几乎消失)的声音充满了无奈,
“修复…太难了。缺乏材料,缺乏能源,缺乏时间…”
希望似乎依旧渺茫。
但人类求生的本能被激发到了极致。
一些工程师提出了疯狂的想法:“能不能拆掉一部分非必要舱室的装甲板,用聚变切割(如果还有能量的话)做成临时补丁,优先加固生命维持区域和舰桥?”
“那些损坏的武器能量电容呢?里面可能还有残存的高纯度能量,能不能引导出来,给维生系统供电?”
“甚至…外面虽然是虚空,但并非绝对零度,有没有可能利用舰体表面和内部的温差,制造极其微弱的热电效应,产生一丁点电力?”
每一个想法都很大胆,甚至异想天开,但在这绝境中,任何可能性都值得尝试。
秦锋批准了所有看似可行的方案。
船员们化身宇宙拾荒者,在自己的家里拆东墙补西墙。
聚变切割器用最低功率小心地切割着装甲板,火花在黑暗中闪烁。
工程师们冒着风险,小心拆卸着危险的武器电容,试图引出那微不足道的残存能量。
甚至有人尝试用找到的金属丝和不同温度的舰体部分,搭建最简单的热电偶。
过程伴随着危险。
一次拆卸电容时发生微小爆炸,造成一名工程师重伤。
一次切割作业差点引发新的舱室失压。
但努力的成果也是微弱的:
生命维持区域被临时加固,氧气泄漏速度减慢;
从各处搜集来的残存能量,勉强将维生系统的续航延长了可怜的5个标准时;
那几个简陋的热电偶,竟然真的产生了微弱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电流,被小心翼翼地储存起来。
这点成果对于脱困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但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它证明了一件事:只要还没死,就能想办法活下去!
而就在这艰难的求生过程中,一个意外的发现带来了转机。
几名负责清理一处彻底损毁的物资仓库的船员,在挪开压垮的货架后,发现了一个严重变形但似乎内部完好的特殊容器。
容器上的标签模糊不清,但依稀可见“实验性”、“高密度”、“生物电池”的字样!
这是很久以前,林薇的生物科技团队利用那块“活性核心”和青藤圣树组织尝试开发的一种新型能量装置的原型机!
后来因为技术瓶颈和能量产出不稳定而被搁置,封存了起来,几乎被遗忘!
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容器,里面是一块约莫拳头大小、呈现出翡翠色泽、表面有着天然木质纹理的奇异“电池”。
它摸上去是温热的,并且散发着极其微弱的、令人舒适的能量波动。
“快!拿去给林薇教授检查!”(通过通讯)
当这块“生物电池原型”被连接到几乎耗尽的舰船能源网络时,奇迹发生了!
它稳定地输出了一股虽然微弱、但却纯净而充满生机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