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引蛇出洞(2 / 2)

杨士奇脑中“嗡”的一声,此事他竟全然不知!他离家多年,与老家联系不多,母亲也从未在信中提及此事!是母亲年老糊涂收下了?还是有人故意陷害?

他瞬间冷静下来,知道此刻绝不能慌乱。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语气坚定:“陛下!臣离家十余载,一心王事,于老家事务,多由老母操持。臣母乃一寻常村妇,见识浅薄,若真有王府赐礼,恐是因其感念陛下天恩,泽被乡里,故而循例施恩于地方士绅之家,臣母不敢推拒,亦或根本不知其中利害。臣对此事,确不知情!且臣与宁王府,素无半点往来,天地可鉴!若陛下存疑,可即刻派人前往臣之家乡查证,亦可召宁王府长史询问,臣愿与此清单当面对质!”

他这番辩解,合情合理。将收礼推给不知情的老母,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并主动要求核查对质,显得光明磊落。

太子朱高炽也急忙出列为他辩解:“父皇!杨士奇忠心耿耿,日日在儿臣身边讲读,岂会有暇与藩邸交通?此必是有人构陷!或是宁王府循例施恩,杨士奇确实不知!”

朱棣看着跪在殿中的杨士奇,又看了看那份礼单,眼神深邃难明。他深知杨士奇的为人与能力,也明白此时正值用人之际,更关键的是,他刚刚准允了杨士奇关于加强海防的奏请,若立刻处置杨士奇,岂非自打耳光?但“交通宗室”的罪名太大,他也不能置之不理。

沉吟片刻,朱棣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杨士奇。”

“臣在。”

“你既言不知情,朕便信你一次。然,礼单在此,终需查明。即日起,你暂停詹事府、翰林院一切事务,回府待参!此事,由都察院、锦衣卫会同查明奏报!”

回府待参!等于变相的软禁停职!

虽然未下狱,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依旧让杨士奇眼前一黑。他知道,这是对手的又一记狠招!在他即将触及核心秘密的关键时刻,利用“交通宗室”这个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再次踢出局!

“臣……领旨谢恩。”他压下心中的屈辱与愤怒,重重叩首。

退出武英殿时,他能感受到身后那一道道目光,同情、嘲讽、冷漠……不一而足。汉王党羽几人更是毫不掩饰脸上的得意之色。

回到府中,杨士奇独坐书房,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短短时间内,从复职重用再到停职待参,这宦海浮沉,着实令人心惊。

但他此刻心中想的,并非自身的荣辱,而是那条牵扯到南京守备太监的秘密航道!自己此刻被踢出局,郑和那边定然也承受着巨大压力,调查还能否继续?那条航道背后的黑手,是否会趁机湮灭证据?

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对手隐藏在权力的阴影中,手段层出不穷,而他,似乎总是慢了一步。

然而,他并未绝望。他相信陛下并非昏庸之主,郑和也绝非易与之辈。此番“待参”,或许是危机,也未尝不是一种……暂时的保护?让他得以避开对手最猛烈的攻击,于暗处静静观察。

他提起笔,在一张纸上缓缓写下四个字:

“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