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雨夜的那场刺杀,如同一声丧钟,在南京城的权力圈层中低沉回响。虽然消息被严格封锁,两名活口也被郑和的人秘密带走审讯,但那股凛冽的杀意,已然弥漫开来,令所有知晓内情的人脊背发凉。
杨士奇臂上的伤口不深,敷上金疮药后已无大碍,但心中的震骇与愤怒却久久难平。对方竟敢在翰林院动手,其肆无忌惮的程度,远超他的预估。这绝非普通的利益集团所能为,背后必然牵扯到位高权重、且已感到致命威胁的人物。
郑和亲自前来探视,面色阴沉如水。
“审了,”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是江湖上雇来的亡命徒,中间人已灭口。线索……断了。”
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对手行事老辣,绝不会留下直接指向自己的把柄。
“但他们越是如此,越是证明我们查的方向对了,而且已经逼近了他们的核心。”杨士奇靠在榻上,脸色虽苍白,眼神却锐利如刀,“他们怕了。”
“不错。”郑和点头,“所以,接下来你更要万分小心。咱家已加派人手暗中护卫,但你自身,也需改变策略。”
“下官明白。”杨士奇沉吟道,“硬碰硬,正中其下怀。他们希望我慌乱,希望我大张旗鼓地反击,如此便可借‘搅乱朝纲’、‘构陷大臣’之名,再次将我打压下去,甚至……借刀杀人。”
“你有何打算?”
“以退为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杨士奇缓缓道,“他们不是怕我查海防、查航道吗?那我便暂时不查了。”
郑和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杨士奇继续道:“下官准备向陛下上一道奏疏,不以个人名义,而是以詹事府属官、关注国本的名义,奏请加强海防,整饬沿海卫所,严查军械流失,并请于浙江、福建等地增设巡海御史,强化监督。”
郑和瞬间明白了他的意图。这是将暗中的调查,转化为明面上的、冠冕堂皇的国策建议!不再针对具体的“秘密航道”或某个势力,而是从整体海防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一套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的方案。此举合乎法度,占据大义名分,对手若再强行反对,便是心中有鬼!
“好一个‘明修栈道’!”郑和赞道,“那‘暗度陈仓’呢?”
“暗中的调查,非但不能停,反而要更加隐秘、更加深入。”杨士奇压低了声音,“请公公动用海上力量,重点监控那条航道及周边可疑岛屿。下官则在朝中,利用此次‘加强海防’的议题,观察哪些人反对最烈,哪些人异常‘关心’,从中寻找蛛丝马迹。同时,下官会设法从漕运、市舶司等侧面渠道,继续搜集信息。”
“声东击西,引蛇出洞……好!”郑和眼中精光一闪,“咱家这就去安排。你且好好养伤,奏疏之事,需尽快。”
杨士奇的奏疏,很快通过詹事府的渠道呈递上去。他并未夸大其词,而是以近年来倭寇偶有骚扰、沿海卫所废弛、军械管理或有漏洞为依据,恳切陈词加强海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增设巡海御史、严格军械核销、定期巡弋等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