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看了他一眼,目光锐利:“刘员外郎,若是有人故意散布虚假消息,意图扰乱船队航线,延误圣上交托的宣威重任,这责任,又该由谁来负?”
刘员外郎脸色一白,噎住了。
杨士奇不再理他,继续对郎中道:“其二,西洋航路牵一发而动全身。若绕行锡兰山,不仅需多行十余日,更需穿越一片季风变幻莫测、海盗传闻甚多的陌生海域,其风险,未必就小于按原计划航行。下官建议,应立即动用我们在满剌加乃至古里的隐秘渠道,多方核实锡兰山真实情况。同时,可命令前哨船队提高戒备,但主力仍按原计划前行,视核实结果再定行止。如此,既不冒进,亦不因噎废食。”
他一番分析,有理有据,既指出了文书的可疑之处,又提出了稳妥的应对策略,将“谨慎”与“担当”巧妙结合。
郎中听得连连点头,显然更为倾向杨士奇的意见。
就在这时,一名小吏匆匆入内,呈上一份刚刚通过特殊渠道送达的密件。郎中拆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十分精彩。
他将密件递给杨士奇。
杨士奇快速浏览,心中豁然开朗。密件证实了他的猜测!所谓锡兰山与科提结盟的消息,源头竟指向一个与汉王过从甚密的东南海商!此人或因不满此次下西洋船队对其传统贸易利益的冲击,故意散布谣言,意图阻挠!
值房内一片哗然!几位方才附和刘员外郎的主事,顿时面露尴尬,眼神闪烁。
刘员外郎的脸色,已由白转青,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杨士奇没有趁势追击,反而对郎中道:“郎中大人,看来下官所虑不差。此事既已查明,便按方才所议处置即可。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确保船队筹备不受干扰。”
他将处置权交还上官,既显尊重,也避免了与刘员外郎等人的直接冲突,展现了容人之量。
郎中赞许地看了杨士奇一眼,当即下令按杨士奇的方案执行,并严密封锁消息来源,暗中调查那海商与朝中何人勾结。
风波暂息。
散衙后,杨士奇独自走在回寓所的路上。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知道,刘员外郎在此事中扮演的角色绝不干净,那份“紧急文书”能如此顺畅地呈递上来,恐怕也少不了他的推波助澜。
这次,他凭借细致与智慧,堪破了陷阱。但下一次呢?
他抬头望向紫禁城的方向,目光沉静。这职方司的案牍之后,是比任何海图都更复杂的权力暗礁。他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