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眸落到城门前两个有些佝偻的身影和他们有些花白的头发,他的眼尾一下子染红,勒紧缰绳停到他们跟前,利落地从车辕跳了下来,躬身在易氏夫妇面前行了一个跪拜之礼。
“爹娘,孩儿不孝让双亲在花甲之年还如此奔波,身陷险境,请爹娘责罚。”
易胜军言辞恳切地请罪,丝毫没有顾惜自己的面子,周围的士兵和百姓心中叹服将军的孝子之心自觉侧身回避。
易父易母红着眼眶将人扶了起来,易母一个劲地拉着易胜军的手上下地打量着这个多年未见的孩儿,嘴里一个劲地念叨着:“军儿......我的军儿,这么多年未见,为娘都怕忘了你的样子了,怕认你不出,今日一看倒是同当年无甚变化就是黑了些、壮了些。”
“阿娘,是孩儿不孝,未有功绩,孩儿羞见双亲啊!”
易胜军动情地说道,身边的方济见到他们分离多年终于亲人相聚了,心下欣慰,眼尾也因他们的舐犊情深悄然染红。
“胡说!我的军儿把邑城治理得那么好,我们在云城都是有所耳闻的,别说什么不孝了,有国才有家,如今你守要塞那我们两个老头奔波一下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易母一把截断他自责的话,抬手就要往他头上摸去,刚抬手便被易父连带着她抓着易胜军的手一并扯开了。
“夫人你呀,怎么忘了如今军儿是大将军了,可不能再用对待孩子那套来对他了,这么多人看着呢,你让军儿如何自立。”
易父目光示意了一下周边来来往往的人和一旁的守城的士兵,不甚赞同地说道。
易母被训脸上露出后知后觉的不自在的神色。
易胜军并不在意在外的面子,出言宽慰道:“爹,无事的,无论是何身份,我都首先是你们的孩儿,若真有人议论便让他们议论吧。”
易父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军儿,我们知你孝顺,可你是威风八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将军,哪能让人看到这孩子气的一面呢。”
方济见状,在谈话间隙提议道:“叔叔婶婶一路上奔波想来也累了,胜军啊,我看还是先送叔叔婶婶到将军府上安置为好。有什么亲近之话到了府里说不得,总比待在城门口来得强。这儿我替你守着,你就安心吧,等改日我再去府上拜见叔叔婶婶。”
“好,如此便有劳你了。”
易胜军点头应承了下来,感激地看了眼方济而后小心搀扶着易氏夫妇上了马车,自己亲自赶马车回府。
他们刚回到府上,易将军亲自赶马车迎接双亲,城门跪拜双亲的事迹便传遍了整个邑城的市集廊间。
城中百姓更对自家将军夸赞不断同时也由衷地为他亲人相聚感到开心,心中各自盘算着将家中上好的东西送到将军府上,迎接易老爷和老夫人的到来也表达对将军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