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便把凤鸣尘嚣鞭狠狠一甩,将身边纠缠的五大侍荡开,而后跃身离去。
救人之人终究晚了一步,一代谋圣饮毒酒而亡,绝命相国府。
半月后,慕容盛云和秦宵大败北芪,得胜归来,得知文谨丞身死,直接骑马冲入启明宫,剑指启明帝,从此朝阳城脱离朝堂。
文阙阁上下对于两位阁主先后离世,对这朝堂更不愤,在朝堂当官的内阁弟子纷纷辞官,六年不曾有门人踏入朝堂。
盈阙山虽没什么动作,可法场之后,国师涤尘便闭关了,已有六年不曾出关。
三皇子谢恒舟文 从师文相国,博览群书,论道治国之策信手拈来,深得相国真传;武学更是由赤羽王亲自教导,不过年方十一便已到达玄虚之境,天赋异禀,乃武曲星下凡。
他性子潇洒肆意,桀骜不驯,就连老相国章贺都忍不住感叹一句:“三殿下,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三皇子赵恒舟本是最有望登上那个位置的,可奈何他的性子也和他两个授业恩师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正气坦荡,公正不阿。
谋逆案发生时他在钦州办事,当得知赤王战死,启明帝中毒,文相国涉嫌谋反扣押天牢,当下快马加鞭赶回帝都,一连十日跑死了几匹马,可他赶到时文相国已身死。
谢恒舟本就因为连日不停的赶路身心已疲惫到达极限了,当看到相国府府门外挂着的白帆,气血反转吐出一口血,昏死过去。
他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宫面见启明帝,不得见,便直直在启政殿外跪了一夜。
第二日又在朝堂上舌战群儒,为文相国仗义执言,直言这件事情巧合太多,疑点重重,若真是这算无遗策的谋圣所做的,必然不会出现那么多的纰漏,奏请启明帝重查此案,莫要让贤臣冤死,让天下儒士寒心。
启明帝面色沉郁,只令人将他带回凌王府而后更是下令让他不必参加朝会,明里暗里是想要将人软禁在王府的意思。
谢恒舟不服屡次写奏折上书又寻大理寺寺卿林爵相助在朝堂上执着翻案彻查搅得朝堂不和之声愈盛,竟隐隐有党派分割之争。
政权不和,党争渐盛,百姓生怨。
明启帝虽喜爱这个皇子却不容许任何人冒犯他的皇位,寻了个由头将谢恒舟调派至钦州,同时令二皇子谢励璟接任他手上的事务。
江湖和朝堂对于三皇子谢恒舟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佩服谢恒舟的坦荡正气,侠肝义胆,敢直接面皇权而不惧;也有人觉得文相国谋逆案证据都有了,他还一昧相护,执意挑起党争,祸乱朝堂,实在糊涂之至,!
文相国和赤羽王两块镇山石相继倒塌,朝廷混乱,百姓信仰崩塌,人心惶惶不安,陈尚书惺惺作态借机成了百姓新的信仰支柱。
朝野局势彻底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