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武和张大彪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征了。
安天一带着众人站在大营门口,直到目光所及之处看不到隆军。
“陛下,这是名单,有一千余人参加科举制,不听话的都交给丞相钟大人了,押在刑部大牢。”老刀说着递过一本册子。
安天一接过册子,“这么多,朕本想都看一遍,现在压力好大啊。”
现在的大营里面一大片营区被封闭了起来,一千余名隆国各地的读书人齐聚于此。
安天一随着翻着册子,突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庄毕凡。
三十岁,横江郡人,之前也是大家族,但是没落了。
安天一有些好奇,此人年纪轻轻就能着书立传,为何还来参加科举考试?有点意思啊,或者说那本书是他故意出现在宫中,来引起注意的,如此的话此人很有心机啊。
“老刀,丞相可有说如何解决那些不听话的人?”安天一缓缓问道。
“陛下,丞相似是有些头疼,那些闹事的都是各大世家子弟,百姓出身的读书人无一闹事,都是很期待科举考试。”老刀说道。
安天一闻言嘴角上扬,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笑容,“相信丞相能处理好的。”
老刀闻言也是一脸坏笑。
丞相府里,钟信长在发愁,看着册子上密密麻麻的人名,每个人名后面都是一个或大或小的家族。
桌案上还摆着数封书信,都是认识之人送来的,很多都没有拆开,但即便如此,钟信长也能猜到信中内容。
这时一个下人走了进来,“大人,石家家主求见。”
钟信长叹口气,“让他进来吧。”
钟信长和石知古自小就是好友,两家也是相交甚密。
不久一位中年人大步走了进来,“草民见过丞相大人。”
钟信长连忙起身,笑盈盈的说道,“石兄,你我兄弟就不用这般客气了,都是老朋友了。”
“草民不敢高攀。”石知古恭敬的说道,但言语中透露着疏远。
钟信长叹口气,“石兄,现在隆国的情况你也清楚,陛下要搞科举制,谁也阻拦不了啊。”
“小儿确实不识礼数,但是让读书人在军营之中也不符合礼数啊,这就是看不起读书人嘛。”是石知古不悦的说道。
“本相会在风声过去之后,让令公子回去,但现在还不行。”钟信长语重心长的说道。
石知古冷哼一声,“十万两。”
“这不是多少银子的事。”钟信长无奈的说道。
石知古淡淡的说道,“二十万两,户部侍郎就没办成,现在小儿又这样,丞相大人好大的官威啊。”
钟信长长叹一声,“石兄,隆国不是之前的魏国了。”
石知古冷哼一声,“钟信长,就一句,能不能放?”
钟信长沉思片刻,“石兄,你我相识多年,本相也不想,但如果石兄苦苦相逼,请回吧。”
石知古冷冷的看着钟信长久久没有说出一个字,他没想到钟信长会做的这么绝。
石知古一甩衣袖,转身大步走了出去。
钟信长看着石知古的身影,眼神逐渐冷冽,“看来时候做个了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