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好了,不给你们闹了!你们找卧龙先生是吧,在这一路往北,过了二仙桥,在往北走就能看见卧龙岗了!”
“我一路向北,离开有你的季节,你说你好累,已无法再爱上谁!”马流儿唱了起来!
“别玩烂梗了!赶紧出发吧!”余闲说道。
“GoGoGo,出发喽!”牛玛也唱了起来。
“什么时候你也变成这样了!”余闲看着牛玛说道。
“估计是受到帮主传染了,随时随地尬唱!”
三人限速60迈,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三个顶级宝马受到规则的限制,只能跑到60迈。
有人要问了,这三个马的马背上也没有速度检测器,怎么能知道最高跑到60迈。
这很简单,难不住聪明的三人。
“这三匹骏马最高时速是80迈,每匹马有四条腿,平均是20迈,绑上一个马腿不就剩下60迈了吗!”牛玛说道。
“绑上不严谨,砍掉才严谨!”马流儿说道。
“我看咱也不用请卧龙了,我身边不就有卧龙和凤雏了吗!”余闲对两人说道。
“刚才下雨的水是进了你俩脑子了吗!一点都不用!”余闲说道。
“我开个玩笑的!给你讲个笑话!”牛玛连忙说道。
“就是就是,如此宝马神驹,我怎么舍得砍它的马腿,把我的腿砍了也不能砍它的腿啊!”马流儿说道。
“谁知道咱帮主让咱们把这些人请回去干什么,他的脑回路更加清奇,总不能为了再扩充他的王者英雄吧!”
“谁知道,人请回去也就得了,现在连马都要搞回去,谁知道他在想啥!”
“说不定是下象棋,四个马用真马,乌骓通体乌黑,说不定是黑方阵容,赤兔火红似火,说不定是红方阵容!”
“那照夜玉狮子可是白马,那该归哪一方?总不能染色吧!”
“说不定是排演电视剧,白龙马可是白的!”
“肤浅,我看是为了证明白马非马!”
“这是个什么意思!”
“不懂了吧!考过研的,考过公的都知道!”
牛玛说:“我都没考过,毕业我就进私企了!”
“怪不得你是个牛马!马流儿都考过公,考过编,给他解释解释!”余闲说道。
“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马流儿说道。
“文盲啊,怪不得你一直考不上,这么简单的逻辑诡辩都不知道吗!”
“大哥请讲,小弟们洗耳恭听。”
“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的一个着名命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余闲开始讲解。
其核心思路是通过对“名”(概念)与“实”(具体事物)的辨析,强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差异:
“马”是对所有马的共性概括,指的是马的本质属性(形状);
“白马”则是在“马”的基础上增加了“白色”这一属性,既包含马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颜色+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