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安置幸存者(1 / 2)

幸存者们来得很快!

不到一个小时,通往工厂的乡道上便开始出现零星星的身影。

起初只是三五成群,互相搀扶着前行;很快,小股队伍变成了十几二十人的群体;再到后来,几十人规模的庞大队伍也出现在了视野尽头,如同汇入溪流的支流,源源不断地朝着工厂的方向聚集。

为了应对这第一波幸存者的冲击,防务部近三百名成员全体出动,在韩文涛的指挥下,迅速登上了围墙。

总长不足一公里的围墙顶端,几乎每隔几米就伫立着一名神情紧张的防务部员工。

大门正前方的墙段是防御重点,人员的密度最大,几乎达到了两米一岗。

防务部仅有的几十把制式连弩被全部集中起来,分配给了正面围墙上的队员。

在韩文涛的授意下,这些手持连弩的队员刻意将闪着寒光的弩箭架在围墙上,冰冷的金属箭头在昏暗的光线下散发出不容置疑的威慑力。

几十把连弩依次排开,倒也形成了一道颇具压迫感的防线。

秦阳和李青平也顺着加固过的扶梯爬上了墙头。

说起来,这围墙自建成后,秦阳只在验收时上来过一次。

末日降临,各部门职责明确后,他更是懒得来了。

工厂的围墙结构有些特殊,双层围墙,外高内低。

因此,站在最上层时,脚下只有外侧一道高度超过一米的墙体作为屏障。

原本中间预留出来、计划用于种植花草的一米宽缝隙,验收时还是填的泥土,在末日来临后被建设部紧急用混凝土填平,在上面铺设成了垫层。

这使得最顶层的走道实际宽度达到了一米五六,足以容纳三人并肩而行。

而每隔几十米,还有一个砖石结构、高近三米的了望塔,或者说是炮楼...

一开始还是简陋的铁架子和篷布,后来韩文涛提出意见后,这是建设部二次改建的结果。

白天的时候,防务部人员都是在炮楼里躲太阳的。

此时,工厂巨大的双层金属大门已经紧紧关闭,只留下一扇宽度不足一米的侧边小门以供紧急通行。

门内的小广场上,数十名手持盾牌的防务部成员组成人墙,严阵以待。

韩文涛亲自带着一支二十人的精锐小队,守在小广场的尽头,直面即将到来的人潮。

根据决议,即便未来需要接收部分人员,也绝不是今天。

当务之急是稳住局势,绝不能允许幸存者堵塞在正门广场——外勤部和外出救灾的两千多名员工尚未返回,一旦大门被堵死,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在大量人员返回前,将这些不请自来的幸存者安置在围墙外围的指定区域,避免可能的骚乱。

面对逐渐汇聚到广场边缘、脸上混杂着希望、疲惫和惶恐的幸存者们,韩文涛深吸一口气,拿起喇叭,用尽可能镇定的声音喊道:“听着!我们允许你们在工厂围墙外围的区域暂时休息,但绝不允许聚集堵塞正门广场!所有人,向两侧疏散!”

幸存者们面面相觑,一阵不安的骚动在人群中蔓延。

一个看起来像是领头、气喘吁吁的中年男人壮着胆子站出来问道:“我们...我们不能进去吗?广播里说这里能避难...”

韩文涛目光锐利地扫过他,语气严厉地反问:“谁告诉你们,来了就一定能立刻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