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九州胭脂令 > 第104章 嫣红救疫

第104章 嫣红救疫(2 / 2)

刚写完,门外传来敲门声,竟是太医院的李院判。原来陛下派了太医院的医官前往江南赈灾,李院判听说雪嫣红在研究治时疫的药膏,特意过来看看。雪嫣红连忙将“红颜救苦膏”递给她,又详细说了制作方法和原料。

李院判接过药膏,涂在自己手上试了试,又闻了闻药香,眼中露出惊讶:“雪坊主,这药膏用的竟是胭脂原料?紫草凉血,红花止痒,当归生肌,配伍得恰到好处!而且原料常见,制作简单,江南百姓自己都能做,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我也是急中生智,想着胭脂原料易得,能让更多人用上。”雪嫣红松了口气,“只是我不知道这药膏对时疫红疹的效果到底如何,还请李院判多指点。”

“放心,我看这药膏药性平和,又能对症,定能缓解病患的痛苦。”李院判笑着说,“我这就回太医院,让人按照你的方子批量制作,再和赈灾的药材一起运往江南。对了,你这方子能不能写下来,我让医官们教给江南的百姓,让他们自己也能制作,这样就能覆盖更多病患了。”

雪嫣红连忙取过纸笔,将“红颜救苦膏”的详细制作方法写下来,从原料挑选到步骤细节,甚至连如何用普通猪油代替猪板油、如何用红糖代替蜂蜡(虽效果稍差,但应急可用)都写得清清楚楚。“若是药材不够,软紫草可以用中原紫草代替,只是要多放一两;红花也可以用晒干的石榴花代替,虽然止痒效果稍弱,但也能起到活血的作用。”

李院判接过方子,连连道谢,急匆匆地回太医院去了。雪嫣红看着他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案上的瓷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做了这么多年胭脂,从未想过自己的手艺竟能救人。她转身对春桃和阿福说:“今晚咱们别歇着了,再做几批药膏,越多越好,早日送到江南,就能多救几个人。”

接下来的几日,水粉斋成了临时的制药坊。雪嫣红请了十几个民间巧妇来帮忙,库房里的紫草、红花、当归很快就用完了,她又拿出自己的积蓄,让阿福去药市大量采购,甚至托烟雨阁的人从西域加急运送软紫草。京城里的百姓听说雪坊主在做治时疫的药膏,纷纷送来猪油、蜂蜡,还有人主动来帮忙洗瓶子、贴标签,作坊里日夜灯火通明,却热闹而有序。

三日后,第一批“红颜救苦膏”随着太医院的赈灾队伍运往江南。又过了十日,江南传来消息:首批药膏送到后,医官们按照雪嫣红的方子教百姓制作,短短几日就做出了上千瓶。病患涂了药膏后,红疹的痒痛明显减轻,溃烂的伤口也渐渐愈合,百姓们都称这药膏为“红颜救苦膏”,说雪坊主用胭脂原料救了他们的命。

雪嫣红收到消息时,正在教几个从江南逃来的难民做药膏。其中一个老妇人,脸上和手上都长了红疹,涂了药膏后已经好了大半,她拉着雪嫣红的手,老泪纵横:“雪坊主,您真是活菩萨啊!我孙子之前痒得哭着要抓,涂了您的药膏,当晚就睡安稳了。现在我们村的人都在做这药膏,再也不怕那该死的时疫了!”

雪嫣红看着老妇人脸上的笑容,心中暖暖的。她拿起案上刚捣好的紫草泥,对周围的人道:“这‘红颜救苦膏’,原料都是寻常之物,只要大家学会了做法,就能互相帮助。等时疫过去,这方子也能留着,以后谁家生了疮疡、起了红疹,都能用得上。”

说话间,春桃拿着一封书信跑进来,脸上带着喜色:“坊主!是二皇子殿下的信!他在北境听说江南时疫,特意让烟雨阁的人送来了一批西域软紫草和红花,还说让您保重身体,别累坏了!”

雪嫣红接过信,信封上依旧盖着那枚鲜红的“朱砂胭脂印”,打开信纸,慕容云海的字迹映入眼帘:“闻江南疫起,知你必倾力相助。已命烟雨阁将西域紫草、红花运往江南,聊尽绵薄。你素日操劳,切勿因制药伤了身体,待我北境事了,便回京与你一同应对。”

她看着信,指尖抚过那枚鲜红的印泥,又看了看案上正在制作的“红颜救苦膏”,嘴角不自觉地扬起。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深紫红色的药膏上,像染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她知道,这药膏不仅能缓解病患的痛苦,更能连接起京城与江南、北境与中原,让大家在这场时疫中互相扶持,共渡难关。

接下来的日子里,“红颜救苦膏”的方子在江南广为流传。百姓们用自家种的紫草、红花,加上寻常的猪油,就能做出药膏,不仅缓解了药材紧缺的问题,更让时疫的蔓延速度渐渐慢了下来。太医院的医官们结合“红颜救苦膏”,又研制出内服的汤药,内外结合,不到一个月,江南的时疫就得到了控制。

消息传回京城,陛下龙颜大悦,特意下旨嘉奖雪嫣红,封她为“淑人”,还赏赐了大量的药材和金银。雪嫣红却将赏赐的药材和金银都捐给了江南的难民,只留下了陛下御笔题写的“红颜救苦”匾额,挂在了水粉斋的门上。

那日,她站在匾额下,看着来来往往的百姓——有的是来感谢她的江南难民,有的是来学习制作“红颜救苦膏”的民间巧妇,还有的是来买胭脂的姑娘。她拿起案上刚做好的“迎春胭脂”,里面依旧掺着紫草汁,却比往日多了几分不一样的意义。

春桃端着一杯热茶走过来,笑道:“坊主,现在大家都说,您的胭脂不仅能妆点容颜,还能救人于危难呢!”

雪嫣红接过热茶,看着杯中袅袅升起的热气,轻声道:“胭脂本就是从草木中来,能妆点人,也能抚慰人。只要能帮到大家,这手艺就没白学。”

她想起慕容云海信中的话,心中充满了期盼——待他从北境回来,她要亲手给他看看这“红颜救苦膏”,告诉他,她不仅能守好水粉斋,还能为他、为这天下,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而那枚鲜红的朱砂印,那深紫红色的药膏,都将成为他们之间,最温暖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