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内侍来报:“陛下,皇后娘娘,万民已在宫门外等候,请求为陛下皇后贺寿!”
慕容云海与雪嫣红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笑意。“走,咱们出去看看。”慕容云海牵着她的手,一步步走向宫门口的城楼。
城楼之下,挤满了百姓,黑压压的一片,却井然有序。见帝后出现在城楼之上,百姓们立刻欢呼起来:“陛下万岁!皇后娘娘千岁!”欢呼声此起彼伏,像潮水般涌来,震得城楼的瓦片都微微颤动。
雪嫣红看着楼下的百姓,眼里满是感慨。她想起当年刚开水粉斋时,京城还没有这么热闹,百姓们的日子也过得拮据;后来慕容云海登基,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她又办了代税工坊,帮贫家女子谋生,如今的京城,才这般繁荣,百姓才这般安居乐业。
“陛下,皇后娘娘!”人群中,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雪嫣红定睛一看,只见张阿婆举着一个篮子,站在人群前排,旁边跟着春桃和工坊里的几个女子。张阿婆手里拿着一块绣着“国泰民安”的锦缎,高声道:“老身代表胭脂工坊的姐妹们,给陛下皇后贺寿!这是姐妹们亲手绣的锦缎,祝陛下皇后福寿安康,祝咱们大靖国泰民安!”
春桃也举着一个胭脂盒,大声说:“这是我们按雪太祖母教的方子做的石榴红胭脂,祝皇后娘娘永远年轻!”
百姓们见状,也纷纷举起手中的礼物——有刚蒸好的花糕,有亲手绣的帕子,有自家酿的米酒,虽然都不贵重,却满是心意。
慕容云海看着这一幕,眼里满是动容。他抬手,示意百姓们安静:“朕与皇后多谢众卿家的心意!朕登基以来,所求不过是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如今见你们日子过得红火,朕心里比什么都开心!”
他顿了顿,又道:“今日生辰,朕宣布,减免京城半年的赋税,让百姓们都能多赚些银子,过个安稳日子!”
百姓们闻言,立刻欢呼起来,声音比刚才更响亮:“陛下万岁!皇后娘娘千岁!”欢呼声里,有人激动得哭了起来,有人对着城楼磕头,场面热闹又感人。
雪嫣红看着百姓们的笑脸,心里满是踏实。她转头看向慕容云海,他也正好看着她,眼里满是默契与温情。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他冠上的胭脂色绒花和她颊边的石榴红胭脂,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像两颗紧紧相依的心。
城楼之下,沈清沅拉着林月的手,笑着说:“你看陛下和皇后娘娘,真是神仙眷侣。当年咱们‘胭脂战队’的姐妹,能有今日的光景,都是托了他们的福。”
林月点点头,眼里满是崇敬:“皇后娘娘一辈子都在帮百姓,陛下又这般体恤民情,咱们大靖有这样的帝后,真是福气。”
生辰宴设在后宫的御花园里。御花园里摆满了桌椅,大臣们和家眷们按位次坐下,桌上摆满了精致的菜肴和美酒。雪嫣红坐在慕容云海身边,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里满是欢喜。
席间,太子慕容瑾起身,端着酒杯走到帝后面前:“儿臣祝父皇母后生辰安康,福寿绵长!儿臣定会效仿父皇母后,体恤百姓,勤政爱民,不让父皇母后失望!”
慕容云海笑着点头,拿起酒杯与他碰了碰:“好!朕相信你能做到。记住,百姓是江山的根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江山才能稳固。”
雪嫣红也笑着说:“瑾儿,以后要多听百姓的声音,多帮百姓解决难处,就像你父皇当年教你的那样。”
慕容瑾重重地点头:“儿臣记住了!”
宴席过半,伶人开始表演歌舞。悠扬的乐曲声中,一群穿着石榴红舞衣的舞女翩翩起舞,舞姿轻盈,像一群绽放的石榴花。雪嫣红看着舞女们的舞衣,想起当年慕容云海为她摘的那颗石榴,眼里满是温柔。
慕容云海握住她的手,在她耳边轻声道:“还记得当年在临潼,你说要把石榴红做成胭脂,让天下女子都能用上。如今,你的心愿不仅实现了,还帮了那么多女子谋生,你真了不起。”
雪嫣红靠在他肩上,轻声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你一直支持我,是百姓们信任我。没有你,没有百姓,我什么也做不成。”
夜色渐渐降临,御花园里点起了宫灯,一串串宫灯像星星一样,挂在树枝上,映得满园灯火通明。百姓们的欢呼声还隐约能传到后宫,与席间的欢声笑语混在一起,像一首和谐的乐曲。
雪嫣红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觉得,这就是她想要的日子——国泰民安,百姓安乐,身边有爱人相伴,手里有传承的手艺。她颊边的石榴红胭脂依旧鲜艳,慕容云海冠上的胭脂色绒花依旧挺立,这“同心妆”不仅是他们夫妻情深的象征,更是他们对百姓、对江山的承诺。
宴席散后,慕容云海牵着雪嫣红的手,慢慢走回寝宫。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雪嫣红抬头看着慕容云海,他的鬓边也已染了霜,却依旧沉稳有力。她忽然想起当年他说的话:“你想做的事,我都帮你。”这么多年,他一直做到了。
“以后的日子,咱们还要一起过。”慕容云海握紧她的手,语气坚定。
雪嫣红点点头,眼里满是笑意:“好。一起看着百姓日子越来越好,一起看着咱们的江山越来越稳。”
月光下,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颊边的胭脂与冠上的绒花,在夜色里透着温暖的光,像两颗紧紧相依的心,永远在一起,守护着这太平盛世,守护着这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