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嫣红笑了笑:“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这些女子和我一样,都是靠手艺吃饭,我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再说,她们学会了手艺,能做出更好的胭脂,咱们京城的胭脂生意也能更红火,不是吗?”
慕容云海点点头,把奏疏收好:“好,这奏疏我明日就呈给皇上。我会向皇上说明其中的利弊,相信皇上也会同意的。毕竟,民心才是最重要的,让百姓能安稳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雪嫣红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嘴角露出了笑意:“谢谢你。”
“谢我做什么。”慕容云海握住她的手,他的手带着刚从外面回来的凉意,却依旧温暖,“你想做的事,我自然会支持你。就像当年一样。”
第二天一早,慕容云海就带着奏疏进宫了。雪嫣红坐在水粉斋里,心里有些不安,时不时走到门口张望。苏绾和沈清沅陪着她,不停安慰她:“祖母,您放心,慕容大人肯定能说服皇上的。”
直到中午,慕容云海才从宫里回来,脸上带着笑意。雪嫣红连忙迎上去:“怎么样?皇上同意了吗?”
“同意了!”慕容云海笑着点头,“皇上看了你的奏疏,又听我说了那些贫家女子的事,很是动容,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当即就准奏了,还让我负责牵头,尽快把‘代税胭脂工坊’办起来。”
雪嫣红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激动得眼眶都红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沈清沅也跟着高兴:“这下那些女子有救了!咱们现在就开始准备,找地方、招人手、备原料,尽快把工坊开起来!”
接下来的几日,水粉斋里忙得热火朝天。慕容云海在京城选了三处宽敞的院子作为工坊地址,雪嫣红则让人在街头巷尾贴了告示,招收贫家女子进工坊做工。告示一贴出去,就有不少女子前来报名——有张阿婆,有李姑娘,还有从江南赶来的周姑娘,她们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神色。
开工坊的那天,阳光格外好。雪嫣红穿着一身素色襦裙,站在工坊门口,看着前来做工的女子们,心里满是感慨。她走到女子们面前,轻声道:“姐妹们,从今天起,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我会教你们做胭脂的手艺,你们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再也不用怕缴不起税了。”
女子们都激动得哭了起来,纷纷向雪嫣红道谢。张阿婆握着她的手:“雪坊主,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若不是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了。”
“不用谢我,要谢就谢朝廷,谢皇上。”雪嫣红笑着说,“咱们好好做工,做出最好的胭脂,既对得起自己的双手,也对得起朝廷的恩典。”
工坊里,雪嫣红亲自教女子们做胭脂。她从挑拣花材教起,教她们如何分辨花材的好坏,如何捣汁、熬膏、调色,每一个步骤都教得认真。女子们学得也很用心,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张阿婆年纪大了,学起来有些慢,雪嫣红就耐心地一遍遍教她:“阿婆,您别急,慢慢来。捣花汁的时候要轻,别太用力,不然会把花渣捣得太细,影响胭脂的质地。”
李姑娘学得快,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技法,还能帮着雪嫣红指导其他姐妹。周姑娘则把江南的桃花脂技法教给大家,让工坊里的胭脂品种更多样。
没过多久,工坊里就飘出了胭脂的香气。第一批胭脂做出来时,女子们都激动得不行,捧着胭脂盒,像捧着稀世珍宝。雪嫣红看着她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满是踏实。
这些胭脂被送到水粉斋和其他联合的胭脂铺售卖,因为做工精细、香气醇厚,很快就卖断了货。工坊按规定缴了税,剩下的钱分给女子们,她们拿着自己赚的银子,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张阿婆拿着银子,激动得手都抖了:“我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赚这么多钱!我要给我孙子买件新衣裳!”
周姑娘也笑着说:“我要把银子寄回江南,给我儿子买些好吃的,让他也高兴高兴。”
消息很快传遍了京城,百姓们都对“胭脂税改”赞不绝口,都说雪嫣红和慕容云海是为民着想的好官、好人。街头巷尾,百姓们都在议论:“还是雪坊主有办法,帮咱们女子谋了生路!”“慕容大人也是个好官,为百姓办实事!”
有百姓还自发地给水粉斋和慕容府送了锦旗,上面写着“为民请命”“仁心济世”。雪嫣红看着锦旗,心里满是感慨。
这日傍晚,雪嫣红和慕容云海坐在工坊的院子里,看着女子们忙碌的身影,脸上都带着笑意。慕容云海看着她:“你看,这就是你想做的事,做到了。”
雪嫣红点点头,眼里满是温柔:“是啊,看到她们能靠自己的双手过日子,我就觉得一切都值了。其实我做的这些,不算什么,真正重要的是,朝廷能体恤百姓,百姓能安居乐业,这才是最好的。”
慕容云海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以后,咱们还会做更多这样的事,让更多的百姓能安稳过日子。”
晚风拂过,工坊里的胭脂香气飘了出来,混着女子们的笑声,在京城的夜色里弥漫。雪嫣红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这就是她想要的日子,百姓安康,岁月静好,而她,会继续用自己的双手,为这太平岁月,添上一抹最温柔的胭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