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 清晨 7:20 东海市老城区 崔家小院)
晨曦微露,淡金色的阳光慵懒地爬过爬满青藤的老式院墙,洒在崔家小院整洁的石板地上。院角的葡萄架下,一张磨得发亮的原木小桌旁,崔政赫正埋头对付着父亲崔明远精心准备的早餐——金黄酥脆的鸡蛋饼卷着翠绿的葱花,配上一碗熬得稠糯喷香的小米粥。食物的热气氤氲升腾,带着家的安稳气息。
崔明远端着自己的碗,坐在儿子对面,看似随意地喝着粥,那双阅尽世事的眼睛却像最精密的扫描仪,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崔政赫。儿子虽然穿着宽松的家居服,但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凝重,以及比平时快了几分的进食速度,都像无声的警报在崔明远脑中鸣响。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崔明远放下碗,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吃完真去‘锻炼’?”他特意加重了“锻炼”两个字,尾音微微上扬,眼神锐利地锁住崔政赫的脸。
崔政赫动作一顿,咽下口中的食物,抬起头,迎上父亲的目光。他试图扯出一个轻松的笑容,但眼底深处的疲惫和某种紧绷的急切却出卖了他。“嗯,爸,真去锻炼。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活动筋骨。”他的声音刻意放得平稳,却少了往日的松弛。
“哼。”崔明远从鼻子里发出一声轻哼,带着了然和几分无奈,“老头子我还没老糊涂呢。你这脸上,就差写上‘有案子’三个大字了!跟你妈当年一模一样,心里装着事儿,藏都藏不住!”他想起已故的妻子,同样是刑警,同样是把工作刻进骨子里的倔强。他叹了口气,语气软化下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关切:“领导让你休息,就是让你把脑子里的弦松一松!别把自己绷得太紧。记住,中午十二点,准时回家吃饭!红烧排骨,你最喜欢的。要是敢放我鸽子……”他没说下去,只是用眼神传递着“后果自负”的警告。
崔政赫看着父亲那副明明担忧却强装严肃、甚至带着点孩子气赌誓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愧疚。他知道瞒不过父亲这双在公安系统后勤干了大半辈子的“火眼金睛”。他放下筷子,坐直身体,像当年刚入警队时一样,认真地举手行了个不标准的礼,语气郑重:“报告崔明远同志!保证完成任务!十二点整,准时回家吃红烧排骨!绝不放鸽子!”他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显得真诚可靠。
崔明远这才满意地点点头,挥挥手:“去吧去吧,别在这儿碍眼了。”
崔政赫迅速收拾好碗筷,走进屋内。再出来时,已换上了一身便于行动的深灰色速干紧身骑行服,勾勒出长期锻炼保持的结实线条。他肩上斜挎着一个黑色、磨损痕迹明显的战术邮差包,手里拎着一个哑光黑色的全盔。阳光落在他挺拔的身姿上,带着一种蓄势待发的锐气。
“爸,我走了。”他戴上头盔,面罩下的声音有些闷。
“嗯,路上小心。”崔明远站在院门口,看着儿子矫健地跨上停在院墙边那辆线条硬朗的黑色川崎Nja摩托车。引擎发出一声低沉有力的咆哮,崔政赫的身影便如离弦之箭般,汇入了老城区清晨渐次苏醒的车流中。
崔明远望着摩托车消失的巷口,轻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什么锻炼?骗鬼呢!这小子,百分百是忍不住跑回局里了!领导下的强制休假令,能关得住他的人,却关不住他那颗为悬案燃烧、为真相搏动的心。和他母亲,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倔骨头!崔明远转身回院,开始盘算着中午的红烧排骨要多放点糖——儿子办案辛苦,得补补。
(上午 8:05 东海市公安局 刑侦支队大楼 物证检验科实验室)
黑色川崎如一道沉默的魅影,穿过逐渐喧嚣的城市主干道银海大道,最终稳稳停在了庄严肃穆的市公安局大院指定停车区。崔政赫摘下头盔,甩了甩被压得微乱的短发,眼神瞬间切换成工作状态特有的锐利与专注。他拎着头盔,步履沉稳地走进刑侦支队大楼。清晨的办公楼走廊还比较安静,只有零星几个加班的同事行色匆匆。
他径直走向位于走廊尽头的物证检验科实验室。厚重的隔音门紧闭着。崔政赫抬手,用特定的节奏轻敲了三下。门内传来电子锁解除的轻响,门被拉开一条缝,杨帆那张带着熬夜痕迹却精神奕奕的脸探了出来。
“崔队!快进来!”杨帆压低声音,迅速将崔政赫让了进去,然后警惕地扫视了一眼空荡荡的走廊,才轻轻关上门,重新落锁。
实验室里弥漫着消毒水、化学试剂和精密仪器特有的混合气味。冷白色的无影灯将中央的不锈钢检验台照得纤毫毕现。各种仪器安静地运行着,指示灯规律闪烁。这里是与外部喧嚣隔绝的、追求真相的寂静战场。
崔政赫将头盔和邮差包放在角落的椅子上,走到检验台前。杨帆已经调出了电脑屏幕上的资料。
“怎么样?”崔政赫开门见山,声音低沉而直接,没有任何寒暄。他指的是昨天从植盈纤维店回来后,让杨帆紧急比对和追查的线索。
杨帆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专业的光芒:“崔队,你带回来的混合绳样本(尼龙+可溶纤维)的材质和结构,与我们从植盈直营店获取的公开样品以及他们描述的定制工艺高度吻合。基本可以确定,宋允真案那截关键断绳的另一部分,就是出自这种定制。”他调出几张高倍显微镜下的对比图,“你看,纤维形态、溶解特性,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