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帮晓雅提行李箱,晓雅紧紧挽着他的胳膊。两人转身挥手:“爸!妈!叔叔阿姨!我们走了!”
“路上小心!”“到了报平安!”“寒假早点回!”
牵挂的声音在胡同里飘着,走了几步,晓雅回头,见母亲还站在院门口,手里攥着她忘带的发绳。沈浩掏出纸巾帮她擦眼泪:“别哭,咱们寒假就回,晴姐还在北京等着呢。”
晓雅吸吸鼻子,把脸埋在他袖子上:“沈浩哥,我舍不得妈做的糕,舍不得张大爷的糖葫芦,舍不得胡同的老槐树。”
“我知道。” 沈浩轻轻拍她的背。他抬头望了眼胡同 —— 墙上还贴着疫情时的通知,张大爷的早点摊冒着热气,晓雅家的书店挂着 “欢迎光临” 的红帘,这些都是他的牵挂。作为老灵魂,他经历过生离死别,更懂眼前温情的可贵。
坐上去市里火车站的大巴车,晓雅靠在沈浩肩上,手里摩挲着书店钥匙,小声说:“沈浩哥,晴姐说房子都收拾好了,阳台的花盆也摆好了,咱们到了就能种桂花种子。”
“嗯,晴姐细心,肯定都安排好。” 沈浩掏出手机,给苏晴发消息:“姐,我们坐上大巴了,一个小时后到市里火车站,路上顺利。”
苏晴的回复很快,带着雀跃:“好!我在北京站等你们,已经去京华嘉园确认过,床单被罩都铺好了,还买了你们爱吃的苹果放在茶几上。你们路上别着急,我这边都妥帖。”
看到 “苹果” 两个字,晓雅眼睛亮了:“晴姐还记得我爱吃苹果!” 她靠在沈浩肩上笑,“到了北京,咱们一定要请晴姐吃饭,谢谢她帮咱们收拾房子。”
“好。” 沈浩点头,心里泛起暖意。他懂苏晴的细心 —— 知道他爱香樟味,在玄关放香樟木片;知道晓雅喜欢粉色,选浅粉枕头套;现在又提前买好苹果。前世他迟钝,直到苏晴出国才从日记里知道她的心意,这辈子他早察觉,却因晓雅的依恋和她 “姐姐” 的身份,只能装作不懂。他暗下决心,到了北京,要好好守护这份情谊。
大巴车驶出县城,窗外的玉米地变成稻田,平房变成小楼。晓雅从背包里拿出苏晴画的地图,边缘是特意裁的圆角,怕刮到手。她指着蓝色路线:“沈浩哥,你看,从京华嘉园到生命科学学院才八百米,以后你能多睡十分钟懒觉了。” 又点着粉色路线,“我到文学院也才一千米,以后咱们还能一起上学放学,跟高中时一样。”
“嗯,到了就种桂花。” 沈浩看着地图上的小字 ——“超市早八点开门,新鲜菜多”“早餐铺豆浆要加糖,像老家味”,心里满是感动。
一个小时后,大巴到了市里火车站。车站人来人往,沈浩提着两个行李箱,晓雅紧紧跟着他,生怕走散。他们先去取票,然后走到候车室,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晓雅打开苏晴画的地图,又看了看手机里苏晴发的房子照片,嘴角一直带着笑。
沈浩拿出手机,给苏晴发了张候车室的照片:“姐,我们到市里火车站了,已经取好票,还有半小时检票。”
苏晴很快回复,还附了张北京站的照片:“好!我在北京站这边一切都好,你们检票时注意安全,别落下东西。我已经在附近买好了热豆浆,等你们到了就能喝。”
沈浩把手机递给晓雅看,晓雅笑着说:“晴姐太贴心了,还买了豆浆。” 她抬头望着沈浩,眼里满是期待,“沈浩哥,咱们很快就能见到晴姐,很快就能住到咱们的小家里了。”
“嗯,很快了。” 沈浩摸了摸她的头。候车室的广播响起,开始检票了。沈浩提起行李箱,晓雅紧紧挽着他的胳膊,跟着人流走向检票口。阳光透过候车室的玻璃窗,落在他们身上,暖融融的。
走到检票口前,沈浩回头望了望车站入口的方向 —— 那里是老家的方向,然后转头看向检票口后的轨道 —— 那里是北京的方向,是和苏晴汇合的方向。他深吸一口气,拉着晓雅的手,一步步走进检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