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 李秀莲拍着大腿站起来,“光顾着赶装修、凑开业的日子,咋把国庆放假这茬忘了!” 沈建国也皱起眉,蹲在旁边抽烟:“我也没想起这事儿,还以为十月一开学了呢,这学生都不在,生意可咋做?”
果然,整个国庆假期,小卖部都冷清得厉害。偶尔有街坊邻居路过,要么是来问 “建国,你家这新铺子卖啥的?”,要么是好奇地往里面瞥两眼,真正买东西的没几个。住在胡同西头的王大娘路过,站在门口看了半天,才犹豫着问:“秀莲,你家这橡皮咋卖?我家孙子要写作业,正好缺块橡皮。” 李秀莲赶紧说 “一毛一块,跟以前杂货铺一个价”,王大娘才掏钱买了一块,临走还说 “以后买东西就来你这儿,省得跑大老远”。
可这样的客人太少了。十月二号那天,从早上开门到中午,小卖部只卖出去一块橡皮、两包水果糖,收了四毛钱。李秀莲看着货架上满当当的干脆面,忍不住叹气:“早知道等假期过了再开业,这七天白瞎了房租不说,货放久了还怕不新鲜。”
沈建国掐灭烟蒂,安慰她:“别急,街坊们还没习惯咱们这新店面,等学生开学了,咱们再搞点活动,肯定能好起来。”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也没底 —— 以前开杂货铺在老城区,街坊都熟,现在搬到胡同口,连常来往的老主顾都得重新认门,更别说学生客流还断了。
十月四号那天,天阴沉沉的,还飘了点小雨。李秀莲坐在店里织毛衣,半天没见一个人进来,干脆把店门虚掩着,回隔壁院子做饭。沈浩跟着回去,看着妈妈没精打采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 —— 他之前只想着赶国庆开业的好彩头,压根没想起学校会放长假,现在才明白,做买卖不光要赶时机,还得把细节想周全。
他蹲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下,看着青硬的果子,突然想起批发部老王说的水浒卡 —— 既然学生现在不在,不如趁这几天把活动方案想细点,等假期结束学生返校,就能立马推出。他赶紧跑回屋里,找了张纸,一笔一划写 “活动计划”:买五毛零食送水浒卡,集十张换干脆面,还要多进点草莓味泡泡糖,女生爱买……
十月七号,国庆假期最后一天,街坊张大爷路过小卖部,进来买了包烟,笑着说:“建国,等明天学生开学,你家这店肯定就热闹了,我家孙子昨天还跟我说,要去你家买干脆面呢。” 李秀莲一听,眼睛亮了点:“借您吉言,明天我早早就开门。”
当天晚上关店时,李秀莲算了算国庆七天的营业额,总共才六十二块八毛,连房租的零头都不够。她坐在收银台前,看着空荡荡的货架,忍不住叹气:“早知道不赶这国庆开业了,装修倒是快,半个月就完了,可没客流,再快也没用。”
沈建国坐在旁边,没说话,只是默默收拾着货柜。沈浩看着爸妈低落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他知道生意冷清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学生放假,另外街坊邻居都不熟悉新开的店面,只要做了活动,人流量多了,以后名气只会越来越好。他攥了攥兜里的水浒卡,终于开口:“爸,妈,我有个主意,能让店里的生意好起来。”
夫妻俩抬头看着他,眼里带着点疑惑。沈浩掏出水浒卡,放在桌上:“你们看这卡,现在学校里的同学都在攒,有的人为了一张卡,能买好几包干脆面。咱们搞个活动,只要买五毛钱的零食,就送一张卡;集够十张卡,还能换一包小浣熊干脆面。这样一来,开学以后同学们肯定愿意来咱们店买东西。他们来了店里买东西家长们肯定以后也会慢慢的知道咱们家,这样以后他们家里买东西也会来咱们这里,这样以后咱们家来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李秀莲皱了皱眉:“送卡倒行,可集卡换干脆面,会不会亏本啊?一包干脆面成本三毛五,十张卡得送出去十包零食,这账划算吗?”沈浩赶紧拿起算盘,噼里啪啦算起来:“妈,您看,买五毛钱零食送一张卡,十张卡就是五块钱的营业额,成本也就三块五左右,换一包干脆面才三毛五,总共成本三块八五,还能赚一块一五呢!而且同学们为了集卡,肯定会多买零食,到时候咱们卖得更多,根本不会亏本。”
沈建国盯着算盘上的数字,又看了看沈浩手里的水浒卡,突然拍了下桌子:“行,就按小浩说的办!明天我去老王那儿再拿点水浒卡,再多进两箱干脆面,准备兑换。” 李秀莲看着父子俩笃定的样子,也点了点头:“那我明天一早就写通知,贴在门口最显眼的地方。”
10月8日早上,天刚亮,李秀莲就把写好的活动通知贴在了小卖部门口的木板上,上面用红笔写着 “买 5 角零食送水浒卡 1 张,集 10 张卡换小浣熊干脆面 1 包”,还画了个小小的水浒卡图案。沈浩则把水浒卡按不同人物分好类,放在收银台的小盒子里,方便拿取。
一开始,刚刚开学路过的学生只是好奇地围着通知看,没人敢先尝试。直到上午十点多课间休息的时候,沈浩的同班同学李伟路过,他盯着通知看了半天,终于走进店里:“沈浩这是你家的店吗,这卡真能送吗?我买一包干脆面,能给我一张卡不?”
沈浩课间休息的时候早早的跑到店里,看看活动效果,闻言赶紧点头,从盒子里抽出一张 “豹子头林冲” 的卡,递给李伟:“当然能,你看这卡,是不是你想要的?” 李伟接过卡,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是林冲!我同桌昨天还跟我显摆他有一张,我终于也有了!” 他付了五毛钱,拿着干脆面和卡,一路跑着回了家,嘴里还喊着 “沈浩家小卖部送水浒卡啦!”
没过多久,李伟就带着三个同学来了。“我们也要买干脆面,要不同的卡!” 其中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喊道,手里攥着皱巴巴的五毛钱。李秀莲赶紧接过钱,沈浩则从盒子里抽卡,分给几个孩子。拿到卡的学生们,有的兴奋地翻来覆去看,有的则互相比较谁的卡更稀有,吵吵嚷嚷的声音引来了更多路过的学生。
“真能换干脆面吗?我这儿有八张卡了,再买两包零食凑够十张!” 一个高个子男生挤进来,手里拿着一沓水浒卡。沈浩接过卡数了数,确实是八张,笑着说:“够了,你再买两包五毛钱的零食,凑够十张就能换一包干脆面。” 男生赶紧买了两包 “唐僧肉” 辣条,拿到两张卡后,凑够十张换了一包干脆面,开心得跳了起来:“终于换到了!我妈之前不让我多买零食,今天说啥也得再买两包!”
人越来越多,小卖部里挤不下了,队伍从店里一直排到胡同口。沈浩负责拿卡、数卡,李秀莲收钱、递货,沈建国则在旁边帮忙搬货、维持秩序,偶尔还要给学生们解释活动规则:“别急别急,人人都有,买五毛零食就送卡,集够十张就能换干脆面,保证不哄你们。”
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女生,手里攥着一块钱,一下子买了两包干脆面、一包辣条,拿到三张卡后,还跟沈浩说:“沈浩,我要是集够二十张卡,能不能换两包干脆面啊?” 沈浩笑着点头:“当然能,集够多少张,就按十张一包换,多集多换。” 女生听完,开心地跑回队伍末尾,还跟后面的同学说:“咱们多买点,集够卡换干脆面,比直接买划算多了!”
中午饭点,队伍也没散。李秀莲从家里端来馒头和咸菜,让沈建国和沈浩先吃,自己则继续忙着收钱。有个学生家长路过,看见这么长的队伍,好奇地问:“这是干啥呢?这么多孩子排队。” 沈建国一边吃馒头一边说:“咱这搞活动,买零食送水浒卡,还能换干脆面,孩子们都愿意来。” 家长一听,也给孩子掏出五毛钱:“那给我家孩子也买包干脆面,让他也凑凑热闹。”
下午三点多,两箱小浣熊干脆面就卖得差不多了,水浒卡也送出去了大半。沈建国赶紧骑着三轮车去批发部补贷,老王看见他来,笑着说:“我就说这卡管用吧?中午就有人跟我说你家店排大队,我特意给你留了三箱干脆面,卡也多拿了几盒。”
补完货回到小卖部,队伍还没散。沈浩正帮一个学生数卡,那学生手里攥着十五张卡,兴奋地说:“我换一包干脆面,还剩五张卡,下次再来买五毛零食,就能再凑够十张了!” 沈浩帮他换完干脆面,又递给他一张新卡:“今天买够五毛还能送卡,你要是再买一包辣条,就能再得一张,下次就差四张了。” 学生一听,赶紧让家长再给五毛钱,又买了一包辣条。
直到傍晚六点多,天快黑了,队伍才渐渐散去。小卖部里的货少了大半,收银台的铁钱盒里装满了一毛、五毛、一块的零钱,沉甸甸的。李秀莲坐在收银台前,一边数钱一边笑,手指都快数不过来了:“建国,你快过来看看,今天卖了多少?我数了三遍,都快数错了。”
沈建国凑过去,和李秀莲一起数钱。沈浩则坐在旁边,看着空荡荡的货架,心里满是成就感。最后数完,总共卖了两百六十八块五毛,比之前一周的营业额还多两百多。“我的老天爷,这比咱们以前开杂货铺最忙的时候还赚得多!” 李秀莲手里攥着钱,激动得声音都有点发颤。
沈建国看着沈浩,眼里满是欣慰:“还是小浩有主意,要不是你想的这个活动,咱们这店还不知道要冷清到啥时候。” 沈浩笑着挠了挠头:“这都是大家喜欢水浒卡,咱们只是顺着这个热度搞了个活动。以后咱们还能进点别的口味的零食,再搞点别的活动,肯定能一直这么火。”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一家三口才关了店门。沈建国推着三轮车,李秀莲手里攥着钱袋,沈浩跟在旁边,嘴里还哼着学校教的歌。胡同里的路灯照着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满是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