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 年 6 月的蝉鸣,裹着县城中心中街的热浪,钻进 “建国杂货铺” 斑驳的木门缝里。阳光透过柜台上方的玻璃窗,在账本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李秀莲正用湿毛巾反复擦着额头的汗,指尖攥着张皱巴巴的铺面图纸 —— 纸边被反复摩挲得发毛,上面浅绿色的文具区、浅黄色的零食区,还有角落里给小朋友写作业的小桌子,都是沈浩上个月趴在 “学习角”,用蜡笔一笔笔涂出来的,墨迹边缘还沾着点饭粒,一看就是画到一半被喊去吃饭留下的。
可她看着图纸,嘴角却怎么也扬不起来,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柜台最下层的抽屉里,还锁着四年前沈建国第一次进货时的账本,当时夫妻俩凑了 3000 块,在中街租了个摊位,后来摊位变成的铺子,如今更是在县城中心开了铺子,眼看要开连锁,怎么就突然要卖了?
“沈建国!你要是敢卖铺子,之前说的连锁铺就全泡汤了!” 李秀莲的声音突然拔高,像被热浪点燃的炮仗,把柜台前挑糖果的小男孩吓了一跳。孩子手里的玻璃糖罐 “哐当” 一声掉在水泥地上,橘子味的硬糖滚得满地都是,有两颗还钻进了货架底下。
沈建国刚从邮局回来,帆布包里还揣着张带着油墨香的《经济日报》,听见这话,脚步猛地顿在门口,帆布包带从肩膀上滑下来,砸在地上发出闷响。他脸上的兴奋像被泼了盆冷水,瞬间僵住,伸手揉了揉被太阳晒得发红的脸颊,走过去把报纸小心翼翼铺在图纸旁边,指尖在 “上证指数突破 600 点” 的黑体标题上反复划:“秀莲,我没忘连锁铺!可你看这数儿 ——3000 块买的延中实业,五个月就赚了 5000 块,咱开连锁铺,得卖半年货才能赚这么多!要是把现在的铺子卖了,凑 10 万块投进去,年底翻番变 20 万,到时候咱不开那小连锁铺,直接开更大的!”
“更大的?我看你是想疯了!” 李秀莲把图纸往桌上一摔,纸角撞在玻璃糖罐的碎片上,划开道小口子。她声音带着哭腔,指尖指着铺子的每一个角落:“这柜台是 1989 年你亲手打的,说要结实能用十年;那墙上的‘积分规则’海报,是小浩第一次用毛笔写的,你还说要留着当纪念;上个月刚跟城东的刘大爷谈好铺面,定金都交了 500 块,你说卖就卖?要是股市跌了,连锁铺没了,咱连吃饭的家伙都没了!”
柜台前的小男孩被吓得哇哇哭,胖乎乎的小手揉着眼睛,眼泪鼻涕蹭了满脸。孩子妈连忙蹲下来捡糖,一边捡一边尴尬地笑:“你们先商量,我们下次再来,下次再来。” 说着抱起孩子,几乎是逃也似的出了门,帆布鞋底踩过糖纸的声音,在安静的铺子里格外清晰。
沈浩坐在 “学习角” 的小板凳上,两条小腿晃悠着,手里攥着支快没油的红蜡笔。他面前摊着两张画纸,一张是之前的连锁铺图纸,上面用铅笔标着 “货架高度 1.2 米”“小桌子宽 60 厘米”,都是他偷偷量过的尺寸;另一张画着个奇怪的 “大房子”,里面摆着一排排比他还高的货架,货架上画着肥皂、饼干、冰棒,门口还画着个推着小推车的小人,小推车旁边写着 “不用自己拎”。
他没说话,只是从椅子上滑下来,踮着脚把新画的 “大房子” 往父母面前推了推,蜡笔在纸上蹭出道红印子。
“你看小浩都懂!” 沈建国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指着 “大房子” 眼睛发亮,“秀莲,小浩画的这叫‘超市’,县城中心百货大楼旁边刚开了一家‘便民超市’,你上周去进货没看见?里面货架比咱铺子的高半截,东西比咱全,客人推着小推车买,不用自己拎着袋子,比杂货铺方便多了!小浩早就跟我说,以后杂货铺会越来越不好做,得开超市才赚钱!”
李秀莲看着画纸上歪歪扭扭的 “大房子”,气得眼泪都掉了下来,伸手捏了捏沈浩的脸蛋:“他才 7 岁,懂什么是超市?懂什么好不好做?上个月还跟我念叨,想在连锁铺里放卡通贴纸,说小朋友喜欢,现在又画这没用的!你就是拿孩子当借口,想赚钱想疯了!”
沈浩被捏得有点疼,却没躲,拉着李秀莲的衣角晃了晃,声音软乎乎却很认真:“妈,我真去过百货大楼的超市。张阿姨陪我去的,她说超市里的肥皂比咱铺子便宜 5 分钱,饼干有巧克力味的,咱铺子没有;还有冷冻柜,里面的冰棒拿出来还是硬的,夏天放在铺子里能卖好多。上周我看见李奶奶去超市买洗衣粉,她说拎不动,超市的阿姨帮她放在小推车里,不用自己扛。要是开连锁铺,以后客人都去超市了,咱的铺子就没人来了。”
这话像颗小石子,砸在李秀莲心上。她想起上个月去百货大楼进货,确实看见不少人围着那家亮着灯的 “便民超市”,玻璃门上贴着 “全场低价” 的红色海报。当时她还纳闷,怎么有人愿意在那么大的地方买东西,现在听沈浩这么说,心里竟有点发慌。可她还是咬着牙,把眼泪抹在围裙上:“就算超市好做,也不能把家底都赌进股市!咱留着铺子,慢慢开连锁,也能赚钱!”
接下来的几天,沈家的 “卖铺之争” 像夏天的梅雨,淅淅沥沥没个停。沈建国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去超市转一圈,回来时兜里总揣着张超市的宣传单,跟李秀莲说 “超市今天进了新的方便面,有牛肉味的”“超市的牙膏买一送一,好多人排队”;李秀莲则守着柜台,发现来买肥皂、洗衣粉的客人真的少了,偶尔有人来,还会拿着超市的宣传单问 “你家肥皂怎么比超市贵 5 分”,她只能尴尬地说 “进货渠道不一样”;沈浩成了 “超市宣传员”,每天放学都蹲在超市门口,看客人怎么推小推车、怎么用冷冻柜,回来就画 “超市改进图”,在小推车上加了个 “放书包的地方”,在冷冻柜旁边画了个 “试吃台”,说 “这样小朋友更喜欢来”。
有天晚上,县城突然下了场雷阵雨,雨点砸在铺子里的铁皮屋顶上,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沈建国翻来覆去睡不着,从枕头底下摸出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打开来 —— 里面装着 1988 年 “万元户” 的牌匾照片,照片上夫妻俩穿着新衣服,笑得露出牙齿;还有 1990 年杂货铺扩建时的合影,沈浩穿着开裆裤,手里举着个棒棒糖;最底下压着沈浩画的第一张连锁铺图纸,纸边都泛黄了。
“秀莲,你还记得吗?1985 年咱刚结婚,顿顿玉米糊糊,连肉都吃不起,你想买块花布做裙子,攒了三个月的钱;1988 年咱成了万元户,街坊都来咱家取经,说咱会做生意;现在超市都开起来了,你没看见,中街西边的那家杂货铺,上个月就关了门,改成了理发店。” 他的声音带着点沙哑,被雷声盖得有点模糊,“我知道股市风险大,可小浩的眼光你信不过吗?之前囤粮票,别人都说会跌,小浩说会涨,最后赚了 800 块;后来搞积分兑换,你说没人会来,小浩说会来,最后咱的流水翻了一倍。这次卖铺炒股,不是瞎赌,是为了以后开超市,让咱娘俩过上好日子!”
李秀莲背对着他,没说话,却悄悄抹了抹眼泪。被子被雨水打湿了一角,有点凉,像她此刻的心情。她不是不信沈浩,是怕 —— 怕这四年的心血付诸东流,怕连开超市的机会都没了,就先赔光了钱;更怕沈建国因为炒股,变得不像以前那个踏实过日子的人。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沈浩就起了床。他穿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小褂,揣着个煮鸡蛋,跑去百货大楼的超市。超市还没开门,他就蹲在台阶上,看着工作人员往里面搬货,有几箱冰棒用泡沫箱装着,上面盖着厚厚的棉被。等超市开门,他跟在一个老奶奶后面进去,看老奶奶怎么选洗衣粉,怎么让服务员帮忙找东西,还偷偷记下来 “洗衣粉放在最
沈浩跑回家时,头发上还沾着露水,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超市宣传单,上面印着 “夏日清凉活动,冰棒买五送一”。他把宣传单和画着超市的画纸一起递给李秀莲,又拿起红色蜡笔,把连锁铺图纸上的 “小桌子” 涂掉,改成了超市里的 “小推车”,还在旁边画了个笑脸:“妈,你看,超市里的小推车能放好多东西,老奶奶都喜欢用。咱们卖了铺子,赚了钱,就能开超市了,比连锁铺好多了!到时候我还能在超市里帮客人找东西,像服务员阿姨一样!”
李秀莲看着宣传单上的超市照片,照片里的货架整齐排列,客人推着小推车笑着,又看了看沈浩期待的眼神,想起最近越来越少的客人,还有昨晚沈建国说的 “中街西边的杂货铺关了门”,心里的防线终于松了。她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沈浩的头,指尖蹭过孩子额前的碎发:“卖可以,但得留 2 万块应急,而且说好,赚了钱必须开超市,不能再投股市!要是赚不到钱,以后就踏踏实实开杂货铺,再也不提炒股的事!”
沈建国正在院子里劈柴,听见这话,手里的斧头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他几乎是跑着冲进屋里,一把抱起李秀莲转了个圈,差点把桌上的账本碰掉:“好!留 2 万!赚了钱就开超市!我这就去找人谈卖铺子的事,争取早点把钱凑齐!”
消息传出去,街坊们像炸了锅似的,纷纷来劝。卖早点的张阿姨端着碗刚煮好的豆浆,走进铺子里就说:“建国,你疯了?之前还跟我商量,说要在连锁铺里进我的早点,怎么突然要卖铺子?股市那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哪有开杂货铺踏实?”
隔壁粮油店的李叔叼着根烟,拍着沈建国的肩膀,烟丝落在沈建国的蓝布褂子上:“建国啊,听叔一句劝,超市那东西太洋气,咱小老百姓做不来。你看那超市里的货架,比咱人还高,进货都得用卡车,咱哪有那本事?还是踏实开杂货铺好,赚点稳当钱。”
就连之前羡慕沈家开连锁铺的邻居王婶,都摇着头说:“太冒险了!8 万块的铺子,说卖就卖,要是赔了,一家子喝西北风啊?”
沈建国却铁了心,在铺门口贴了张红纸,上面用毛笔写着 “转让:建国杂货铺,带积分模式、固定客源,8 万元转让,非诚勿扰”。红纸旁边还贴了张沈浩画的超市图,
起初没人敢接手,毕竟 8 万元在 1992 年不是小数目,相当于普通工人十年的工资。可没过几天,县城里做建材生意的王老板找来了 —— 他早就眼红 “建国杂货铺” 的积分模式,想把铺子改成建材用品店,让来买建材的客人也能积分换工具。王老板拿着算盘,噼里啪啦算了半天,最后一口答应 8 万元成交,还说 “要是积分模式好用,以后还得请你家小浩出主意”。
签合同那天,沈建国的手微微颤抖,钢笔在纸上顿了好几次才签下自己的名字。墨水晕开,把 “沈建国” 三个字的最后一笔染成了小黑点。李秀莲站在旁边,看着柜台、货架、墙上的 “积分规则” 海报,还有沈浩之前画的连锁铺图纸,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滴在合同纸上,晕开另一朵小墨花 —— 这是她和沈建国四年的心血,是从玉米糊糊到顿顿有肉的日子,也是从杂货铺到连锁铺的梦想起点。
沈浩跑过去,拉着父母的手,把画着超市的画纸塞进他们手里,画纸上的小推车还闪着红蜡笔的光:“爸,妈,别难过,卖了铺子,赚了钱,咱们开超市,比这个大十倍!到时候我帮你们看超市,还能教客人怎么用小推车!就算不开大超市,我们开个小卖部似得小超市也肯定能赚钱,还投不了多少钱,这样妈妈也不用担心啦!“
拿到 8 万元转让款的当天,沈建国就去了邮局。他把钱小心翼翼地装进信封,在汇款单上工整地写下上海表哥的地址,又在 “汇款用途” 一栏里写着 “此款用于筹备超市”。加上家里的 2 万元存款(特意留了 2 万应急,藏在铁皮盒最底下),总共 10 万元,他跟表哥说,要分成 5 份,分别买 “老八股” 中的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股份、申华电工,每支各买 2 万元,“多买几支,风险小点,这钱是用来开超市的,不能赔”。
汇完钱,沈建国拿着汇款单,站在邮局门口,心里又紧张又期待。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落在 “邮局” 两个大字的牌匾上。沈浩拉着他的手,指着远处百货大楼的方向,那里的 “便民超市” 正亮着红色的招牌:“爸,你看,以后咱们的超市,比那个还大,还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