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则每天守在 “学习角”,当起了 “专职信号员”。10 月 15 号那天,《经济日报》上 “延中实业” 的股价跌到了 48 块,沈建国一下子慌了,拿着报纸跟李秀莲说:“你看,跌了两块!表哥还没回信,要不咱先卖了?再跌下去,赚的钱就少了。”
李秀莲凑过去看了看,也有点犹豫:“要不就卖了吧?300 多块也不少了,够给你买双新皮鞋,给小浩买两盒彩色铅笔。”
两人正商量着,沈浩突然跑过来,把红苹果往沈建国手里塞,又从旧箱子里翻出 1988 年囤布的账本 —— 账本封面都快掉了,里面的纸也泛黄了。沈浩指着账本上 “成本 800 元,卖出 2000 元” 的记录,小脸绷得紧紧的,声音带着点急:“爸!留着!像布一样!当时布也跌过,后来又涨了!表哥会说能涨的!”
沈建国看着账本,想起 1988 年囤布的事 —— 当时布价突然跌了,他想把布都卖了,也是沈浩哭着不让,说 “布还能涨”,后来没过多久,布价真的涨了,赚了 1200 块,刚好盘下了隔壁的铺面。他咬了咬牙,把报纸折好:“听小浩的,再等两天,要是表哥还没回信,或者股价跌到 45 块,咱就卖。”
10 月 18 号下午,沈建国正在整理货架上的文具,邮局的邮递员突然走进来,递给他一封上海寄来的信:“沈建国,你的信,上海来的。”
沈建国心里一紧,连忙接过信,手抖着拆开 —— 是表哥的回信!信里写着:“延中实业近期受政策扶持,后续大概率涨至 60 元左右,但需注意,若跌破 55 元,需及时止损;真空电子近期波动较小,适合保守投资。”
“太好了!” 沈建国看完信,激动地把信递给李秀莲,“表哥说延中实业能涨到 60 块!小浩说得对!”
李秀莲接过信,仔细看了一遍,也松了口气:“这下放心了,不过还是得盯着,要是跌到 55 块,就得卖。”
沈浩在旁边听见,跑过来拉着沈建国的手跳:“我就说能涨!能涨到 60 块!”
李秀莲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行,咱‘小股神’说得对!等涨到 60 块,妈给你做红烧肉,奖励你。”
接下来的几天,沈建国的心情好了不少,看报纸时也不再皱着眉。10 月 25 号,《经济日报》上 “延中实业” 的股价涨到了 58 块,离 60 块只有一步之遥。沈建国拿着报纸,跟李秀莲商量:“再等两天,要是涨到 60 块,咱就卖。卖了之后,给你买缝纫机,给张奶奶买收音机,再给小浩买新文具。”
“好,” 李秀莲点头,“卖了之后,可别再投了,踏实开杂货铺。”
“知道了,” 沈建国笑着说,“这次卖了就不碰了,这钱赚得太提心吊胆,不如开杂货铺稳当。”
那天晚上,李秀莲特意做了顿丰盛的晚饭:红烧肉、炒青菜、鸡蛋羹,还有沈浩最爱吃的红薯粥。饭桌上,沈浩捧着碗红薯粥,小口喝着,突然抬起头说:“爸,卖了股票,咱们再进点新的文具吧?上次晓雅来信,说胡同里的小朋友都没有新的彩色铅笔,我想给他们寄点。”
“好!” 沈建国摸了摸他的头,“等卖了股票,就去文具厂进最好的彩色铅笔,给晓雅寄一箱,再给胡同里的小朋友都寄点。”
李秀莲笑着说:“咱们小浩心善,没白疼。张奶奶以前总帮咱们看铺子,给你缝布娃娃,这次买收音机,得挑个大的,让她听得清楚。”
沈浩听了,笑得露出了小虎牙,又喝了口红薯粥,甜滋滋的味道从嘴里暖到心里。他想起前世,张奶奶直到去世,都没拥有一台新收音机,每次想听歌,都得去邻居家蹭听,心里满是遗憾。这一世,终于能帮张奶奶实现心愿,真好。
饭后,沈建国坐在院子里,借着路灯的光,把表哥的信又读了一遍,手指在 “60 元左右” 的字样上轻轻摩挲。李秀莲端着杯热水走过来,递给沈建国:“别总看了,明天再看也一样。你说,要是真涨到 60 块,卖了之后,咱要不要把杂货铺的货架再添几个?”
“要添!” 沈建国喝了口热水,“再添两个货架,进点新的零食,比如奶糖、饼干,小朋友都爱吃。以后啊,咱就踏实开杂货铺,再也不碰股票了。” 他顿了顿,看向 “学习角” 里正在收拾画纸的沈浩,“多亏了小浩,不然咱也赚不到这钱。这孩子,比咱有眼光。”
沈浩收拾好画纸,走到院子里,坐在沈建国旁边,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星星亮晶晶的,像撒在黑布上的碎钻。他想起前世自己 40 岁时,在县城中心的小杂货铺里,看着别人靠股票赚钱,心里满是羡慕;这一世,6 岁的他不仅帮家里赚了钱,还能帮张奶奶实现心愿,心里满是踏实。
“爸,” 沈浩突然开口,“等我明年上了学,还要帮你看报纸,帮你开更大的杂货铺。”
“好!” 沈建国摸了摸他的头,“爸等着,等你长大了,让你当杂货铺的大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