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高人点拨(2 / 2)

“赵哥,把‘镇店王牌’的活动暂停。”我果断下令。

“啊?为什么?”众人都愣住了。

“我们不跟他们玩‘王牌’了。”我笑了笑,“我们要玩‘回归’。”

我重新调整了策略。不再追求视觉冲击和限量噱头,而是扎扎实实地回归“老林菜馆”的本色。

我让火哥重点打磨几道看似普通,却极考验功底的“功夫菜”,比如需要小火慢炖、极其考验耐心的“老妈蹄花”,还有要求肉片嫩滑如豆腐的“水煮肉片”,火哥一开始是拒绝的。

“搞这些娘娘腔的菜!老子是玩镬气的!”火哥挥舞着锅铲抗议。

“火哥,”我慢悠悠地说,“能把‘老妈蹄花’炖到汤汁奶白,蹄花软烂脱骨又不失其形,才是真功夫。比你那‘江湖一锅鲜’难多了。”

火哥被我一激,梗着脖子:“谁说的!老子这就炖给你看!”然后一头扎进后厨,跟几个砂锅较上了劲,那小心翼翼控制火候的样子,跟平时判若两人,看得苏琪偷偷直乐。

针对“川味坊”重口味后客人容易口干的问题,苏琪在我的提示下,推出了“味觉净化”套餐——不是解辣,而是用几道极其清淡、却鲜到极致的菜来“洗刷”味蕾。比如只用火腿和高汤提味的“开水白菜”,还有只用盐调味的“鸡油菜心”。她还给套餐起了个名字叫“肠胃SpA”。

有客人点了这个套餐,吃完后一脸不可思议:“我在川菜馆隔壁……做了一次SpA?感觉灵魂都被洗涤了!”逗得前台赵哥忍俊不禁。

阿强依旧是那个沉默的阿强,但他的刀工有了新的用武之地。我让他负责所有需要精细处理的食材,比如切肉丝、片鱼片。当他手持菜刀,眼神专注,手腕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震动时,那不是在切菜,简直是在进行一场精准的外科手术!偶尔有好奇的客人透过明档厨房看到,都惊得合不拢嘴。苏琪更是偷偷拍下视频,配上“前方高能!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的字幕,在小范围朋友圈里流传,成了我们店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武器”。

我们不再盯着“川味坊”的动作,而是沉下心来,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

说来也怪,当我们不再把“川味坊”视为生死大敌,而是专注于自身时,心态反而平和了,做出的菜也似乎更添了几分从容的底气。

慢慢的,一些被“川味坊”重麻重辣轰炸过的客人,开始回流到我们这里,寻找那种被过度刺激的味蕾所需要的安抚和慰藉。而一些喜欢清淡、讲究食材本味的客人,更是成了我们的忠实拥趸。

甚至,连“川味坊”的那位重庆老师傅,有一天晚上打烊后,居然偷偷摸摸地来了我们店里,点了一份“老妈蹄花”和“鸡油菜心”。

吃完后,他抹了抹嘴,用带着浓重川音的普通话说:“格老子的!你们这个蹄花,炖得巴适!这个菜心,鲜得咧!跟我们那边是两个路子,但都是好东西!”

我让赵哥给他免了单,算是同行间的敬意。

后来,听说“川味坊”的老板还来找这位老师傅,问他能不能模仿我们的菜,老师傅把眼睛一瞪:“模仿个锤子!人家那是慢工出细活,是底蕴!你让我用猛火快炒搞出那个味道?我搞不出来!你要搞你自己搞!”

不知不觉间,竞争的火药味淡了,两家店仿佛达成了一种默契,各自守着各自的味道和客群,竟然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和谐共存的局面。

静心师太那“扬长避短”的四两拨千斤,果然厉害。

晚上和陈默视频,我把这戏剧性的转变讲给他听。

他听着,嘴角一直带着浅浅的笑意,等我说完,他才慢慢地说:“师太……是高人。你……做得更好。”

“是大家做得好。”我看着屏幕里他日渐清晰的眼神,心里满是暖意,“等你回来,我们的江湖,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