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小镇炊烟米其林 > 第167章 一碗阳春面的温度

第167章 一碗阳春面的温度(2 / 2)

苏琪嘴上嫌弃着“丑死啦”、“这能有用才怪”,晚上回到宿舍,洗漱完毕后,却还是鬼使神差地把那两个丑袋子放进了微波炉。加热后,她将温热的布袋敷在冰凉的小腿上,一股踏实而持久的暖意缓缓渗透进去,白天积累的酸胀感果然得到了显着的缓解。她靠在床头,看着腿上这两个针脚拙劣、却满载着某个人笨拙心意的暖足包,心里像是被温水泡过一样,软软的,暖暖的,嘴角也不自觉地扬起了一个连她自己都没察觉的微笑。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个深秋的雨夜。秋雨带着彻骨的寒意,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敲打着窗户,发出单调而冷清的声音。苏琪因为一道新开发的汤品始终达不到她想要的效果,反复调整了无数次,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店里待到很晚。窗外是湿冷的黑夜,窗内是孤灯下的灶台,她对着那锅总觉得欠了火候、少了灵魂的汤水,心情也如同这天气一样,陷入了低潮和难以言喻的烦躁。

就在这时,店门被轻轻推开,带进一股潮湿的冷气和雨水的清新味道。周屿举着一把黑色的雨伞走了进来,伞尖还滴着水,他的肩头和外衣下摆都被雨水打湿了,显得有些狼狈。他手里没拿什么特别的、昂贵的东西,只是一个市面上最常见的、保温效果很好的银色保温桶。

“我看楼上灯还亮着,猜你肯定还在跟那锅汤较劲。”他走到操作台前,声音平和,带着一丝从外面带来的凉意,却奇异地抚平了苏琪心头的些许焦躁。他打开保温桶的盖子,里面是热气腾腾的一碗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阳春面。清澈见底的汤,细如发丝、洁白顺滑的龙须面,几颗翠绿的葱花像小船一样漂浮在汤面上,正中央,还稳稳地卧着一个圆润饱满、火候恰到好处的荷包蛋。

“忙到这么晚,肯定没顾上吃东西吧?”周屿把筷子和那碗面轻轻推到苏琪面前,语气平常得像是在讨论明天的天气,“先吃点热的,垫垫肚子。胃里暖和了,身上有了力气,脑子才能转得更快,才能想出办法。”

那碗面看起来是如此的朴素无华,没有花哨的摆盘,没有昂贵的食材,但那股由粮食和热汤散发出的、最本质的香气,在寒冷、疲惫而沮丧的雨夜里,却拥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直击人心的魔力,它代表着温暖、踏实和最基本的关怀。

苏琪看着那碗面,没有说话,也没有任何客套。她默默地拿起筷子,挑起一箸面条,吹了吹气,送入口中。面条煮得软硬适中,带着麦香的清甜;汤头看似清淡,入口却鲜美醇和,是用了心的基础高汤;那个荷包蛋,蛋白凝固得恰到好处,蛋黄是完美的溏心,用筷子轻轻一戳,金黄的蛋液便流淌出来,与汤汁混合,更添一份丰腴。很简单的一碗面,却每一处都透着细致和用心,妥帖地抚慰着她空荡荡的胃和低落的心情。

她一口接一口地吃着,速度不快,却异常专注。吃着吃着,她忽然觉得鼻子有些发酸,眼眶也有些发热。不是因为这碗面有多么惊天动地的美味,而是在她最疲惫、最沮丧、最孤独的这个夜晚,有一个人,记得她没吃饭,冒着雨赶来,只为给她送上一碗最简单却也最温暖的热汤面。这种被人默默放在心上、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最朴实支持的感觉,比任何华丽的言语都更能打动人心。

她安静地吃完了最后一口面,连碗里的汤都喝得干干净净。放下筷子和空碗,她抬起头,望向一直安静地坐在对面、耐心等待她的周屿。他的眼镜片上还蒙着一层从室外带进来的、未完全消散的薄薄水汽,使得他看向她的目光显得有些朦胧,却又异常地专注和温和。

“周屿,”苏琪开口,声音比平时轻柔了许多,甚至带着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依赖般的鼻音,“谢谢你啊。”

周屿看着她,清晰地摇了摇头,他的表情很认真,很踏实,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只是陈述一个他认定的事实:“看你好好吃饭,比什么都强。”

没有引用任何生物学理论,没有分析任何数据曲线,没有准备任何浪漫的辞藻。只有一碗恰到好处的阳春面,和一句最简单、最朴素、却也最真诚的大实话。

苏琪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忽然就笑了起来。那不是平时那种爽朗的、带着几分泼辣的大笑,而是一种从心底里漾开的、卸下了所有疲惫和防备的、轻松而柔软的笑容,脸颊甚至还浮起了淡淡的红晕。她伸出手,用指尖轻轻拂去他眼镜片上的那层水汽,让他的视线重新变得清晰:“行了,面吃完了,人也活过来了,力气也回来了。现在,周教授,发挥你的专业精神,帮我好好分析分析,这锅汤,到底卡在哪个环节了?”

“好。”周屿戴上恢复清晰的眼镜,立刻凑近那锅依旧温热的汤,神情瞬间变得专业而投入,眉头微蹙,像面对一个亟待解决的科研难题,开始仔细嗅闻、观察,甚至用干净的勺子舀起一点,仔细品味起来。

窗外的秋雨不知何时变小了,只剩下细密的雨丝无声地飘洒。店里,明亮的灯光笼罩着这一方小天地,灶台上的汤锅依旧散发着余温,空气里弥漫着食物残余的香气和一种名为“安心”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