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打扰了,没影响你开会吧?”我尽量让语气听起来自然。
电话那头是他一贯清冷的声音:“刚结束上午的议程。有事?”
“呃,是这样,”我深吸一口气,“为了感谢你上次的...‘资料’,我做了点便当,正好有朋友去邻市,顺路给你带过去。都是家常菜,比你吃酒店强点。你看...方便接收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我心里有点打鼓,生怕他一句“不需要”直接怼回来。
就在我准备说“不方便就算了”的时候,他的声音传了过来,似乎比刚才缓和了一丁点:“...好。地址我微信发你。谢谢。”
“不客气!”我松了口气,心情瞬间雀跃起来。
便当内容我可是花了心思的:一层是扎实的硬菜——小火慢炖、酥烂入味的红烧牛肋排,搭配解腻的酸辣蓑衣黄瓜;另一层是清爽的主食——用鸡汤煮的菜饭,里面拌了自家晒的干豆角和腊肠丁,旁边还配了一小份开胃的泡萝卜。没做花哨的,全是扎实、顶饱、能经得起路程考验的风味菜。
当天晚上,我收到了一条微信。来自陈默。
没有文字,只有一张照片。照片里是那个洗得干干净净、摆放整齐的空便当盒。、
这...算是...吃完了?而且...洗好了?还特意发个图?这操作太不符合他“毒舌孤岛”的人设了!我盯着手机屏幕,忍不住傻笑起来。
“师姐,你对着手机笑啥呢?账算错啦?”小辉凑过来好奇地问。
“去去去,扫你的地去!”我赶紧收起手机,脸上有点发烫。
几天后,陈默回来了。他没提便当的事,仿佛那空饭盒照片只是我的幻觉。但他来店里的频率,似乎悄咪咪地高了一点点。有时只是点一碗最简单的阳春面,坐在角落里安静地吃完,偶尔会和我交流一两句关于食材火候的看法,毒舌依旧,但更像是一种专业的探讨。
这天下午,他刚吃完面离开没多久,一辆漂亮的白色小轿车停在了店门口。车上下来一位穿着时尚、妆容精致的漂亮女孩儿。她打量了一下我们这略显朴素的店面,微微蹙了下眉,但还是走了进来。
“您好,一位吗?”我上前招呼。
她却没看菜单,目光在店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我身上,微微一笑,笑容得体却带着一种审视:“请问,陈默是经常来这里吗?”
“您是?”我愣了一下。这架势...不像普通食客。
“哦,我是《美食家》杂志的编辑,苏蔓。”她递过来一张名片 “我们杂志想邀请陈老师做一个专栏访谈,但他最近好像很忙,信息回得慢。听说他常来这边找灵感,所以我过来碰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