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陛下。正是火药。”
李斯躬身道:“臣在薛先生那里时,专门查阅了他们武器的相关资讯。绝大部分都是由火药推动的。”
嬴政大为意动,正要说话。
李斯已经预判了他的想法,先行开口道:“以大秦当前的条件,无法制造这么精密的火器。”
嬴政的问题被憋了回去,脸色有些发黑。
“不过......”李斯话锋一转。
“现代枪械虽造不出来,但可以退一步,火绳枪甚至燧发枪,却未尝不可。”
他开始科普起早期火枪的优势:
“陛下可知,大秦弓弩虽利,然需数年苦练方能成才,而且开弓上弦皆极其费力。临战之时,最多二十发必然力竭。”
李斯语气沉稳却极具说服力,“而火绳枪与燧发枪,恰恰破了这层桎梏——火枪的装填发射无需什么体力,寻常黔首,只需一两日教习,便知装填火药、瞄准扣动之法,哪怕是少年、老卒,也能凭借其威力射杀猛士。”
“再练上两个月的队列,我大秦就可以编练百万火枪手,到时候弹如雨下,试问天下谁人可当?”
嬴政的呼吸渐渐急促。
他来回踱步,仿佛已看见百万火枪手列阵疆场的壮阔景象。
“寻常黔首三月可成军……”嬴政低声重复,“朕的大秦,最不缺的就是肯为国效命的黔首!若真能编练百万火枪手,北击匈奴、南服百越,甚至西出葱岭、东渡沧海,皆非虚妄!”
“这样一来,一统寰宇,说不定真的可行!”
嬴政猛地停下,看着李斯。
“丞相,需要督促薛先生,让他全力提供制造火枪的原料,朕明年就要大兴征伐。”
嬴政还是很清醒的,知道要编练“百万”火枪手,离开了薛昊的帮助,肯定做不到。
“陛下,不可!”李斯道。
他在心里叹了口气。
陛下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急,做什么事情都想马上完成。
李斯躬身向前,语气凝重却字字恳切:“陛下,非是臣阻拦陛下征伐之志,实乃大秦当前国力,经不起大规模国战的消耗!”
他抬眼直视嬴政,将关键利弊一一剖明:“陛下可还记得,薛先生带来的高产作物尚在试种,未及推广至天下。大秦的粮食,根本无法支撑一场大战。
”更不用说,薛先生传授的制精盐之法,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都需时间落地生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力。
“此刻,当休养生息,让高产作物充盈粮仓、精盐造纸惠及万民、火器工艺日趋成熟,方是固本培元之道。
“若此刻大兴征伐,必然要征调民力、耗费粮草、挪用工坊,非但会打断这些利国之策的推进,更可能让天下再起怨言,动摇大秦根基。”
最后,李斯说道:“臣在薛先生那的时候,也曾和他谈论过。薛先生也认为,大秦应该先积累国力。臣以为,他的意见,陛下应当重视。”
嬴政沉默了。
其实,他自己何尝不知道自己性子急。只不过,以前没人能够违抗他罢了。
哦,扶苏那逆子除外。
李斯似乎也和以前不大一样了?他心想。
良久,嬴政开口了。
“李卿所言甚是,是朕操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