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城瓦乔维亚中心球馆的空气里,似乎还沉淀着往日的荣耀与不甘。对于2006年初的费城76人队来说,这种感觉尤为明显。
站在场上的李特,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时间的重量。对面,阿伦·艾弗森,那个答案,依旧穿着那身熟悉的3号球衣,眼神里的火焰未曾熄灭,像一把永不知疲倦的淬毒匕首,一次次杀入尼克斯的防线,用他标志性的crossover和近乎扭曲的空中动作,将球送进篮筐。半场没打完,个人得分已经蹭蹭爬到了19分。球迷们为他每一次得分欢呼,声音里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宠溺。
“看见没?这就是答案!”现场dJ的声音通过喇叭放大,带着费城特有的粗粝感。
但李特的目光,更多时候停留在另一个人身上——克里斯·韦伯。那个曾经在萨克拉门托国王队呼风唤雨,用一手华丽传球和全面技术定义了“大前锋”的“国王”。如今,他身披76人的战袍,脚步不再像过去那样轻灵,弹跳也失去了往日的爆发力,但他依然能凭借经验和那一手未曾褪色的中投与篮下技巧,稳定地贡献着得分和篮板。半场临近,他也已经拿下了12分6个篮板。
一次死球间隙,李特和韦伯在篮下卡位,身体结结实实地撞在一起,肌肉发出沉闷的声响。
“嘿,老家伙,脚步慢了点啊。”李特抵住韦伯的后腰,嘴上却不闲着。
韦伯喘着粗气,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用宽厚的后背更用力地向后靠了靠,声音带着点沙哑:“小子,我在这联盟混的时候,你还在穿开裆裤呢。省点力气,待会儿别哭鼻子。”
话虽如此,当尼克斯再次发起进攻,李特借助掩护切出接到球时,韦伯的补防确实慢了半拍。李特没有犹豫,直接中距离干拔出手,篮球划过一道完美的抛物线,精准地空心入网。
回防途中,李特经过韦伯身边,轻飘飘丢下一句:“这球,就当是给老国王的见面礼了。”
韦伯瞪了他一眼,没说话,只是默默跑向前场。岁月是最残酷的对手,它偷走了你的速度,消磨了你的弹跳,只留下经验和一身伤病。韦伯依然能靠着经验和手感拿下20+10,但那个能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国王,确实已经留在了萨克拉门托。
然而,真正让李特感到兴趣的,并非艾弗森和韦伯,而是另一个身影——安德烈·伊戈达拉。
这个二年级生,身体强壮得像头小公牛,臂展惊人,移动速度飞快。他从比赛第一分钟开始,就像一块牛皮糖一样黏在了李特身上。不,牛皮糖还不够贴切,更像是一张无形的、充满弹性的网。
李特试图无球空切,伊戈达拉总能凭借出色的预判和快速的横移,提前卡住位置,两人的身体在无声处不断角力,胳膊、大腿、腰腹,每一次接触都充满了对抗的实质。李特能感觉到对方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力量,稳定而持续。
一次尼克斯的快速反击,李特中路高速插上,眼看就要形成空位,伊戈达拉从斜刺里杀出,如同一道蓝色的闪电,不仅跟上了速度,还在李特起跳的瞬间,凭借卓越的弹速和臂展,指尖几乎碰到了李特刚刚离手的篮球,虽然没能盖掉,但严重干扰了球的轨迹,篮球磕在篮筐后沿弹飞。
“漂亮的防守!安德烈!”费城的解说员大声赞美。
李特落地,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立刻投入回防的伊戈达拉,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这家伙,有点意思。
轮到76人进攻,艾弗森利用韦伯的掩护,再次蛇形突破,吸引包夹后,将球分给外线的伊戈达拉。伊戈达拉接球,李特立刻扑了上去,没有失位。伊戈达拉没有强行投篮,他甚至没有多做假动作,只是看了一眼篮筐,发现没有机会,立刻将球转移给了另一侧处于更好位置的队友。整个选择,冷静得不像个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