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好久不见(1 / 2)

回宿舍的路上,姜尘把外套搭在肩上,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低头,是林婉宁的消息。

qq窗口跳出一条安安静静的文字,没有表情包,也没有标点乱飞,只是规规矩矩地打了一段话:

【你刚刚心情是不是不太好?其实我一开始想问的,可是后来……你知道的,我被你弄得忘词了。】

下一条紧接着跳出来:

“我不知道你在烦什么,但我想说……你已经很厉害了,真的,是我认识的人里最厉害的一个。

不管你在做什么,你都远远地甩开了绝大多数人。”

“……我只是想说,无论你在经历什么,我都相信你处理得了。”

“你已经走在前面很远了。”

姜尘脚步顿了顿,站在校园主路的路灯下,盯着那几条消息看了好几秒。

最后一条:

“我不是安慰你哦,我是说实话。晚安。”

没多余的话,没刻意的关心。

她说“不是安慰”,但姜尘看完后,胸口某种绷着的情绪,悄悄松动了一点。

他忽然想起刚刚她闭着眼站在他面前、紧张得小手都攥紧的样子。

姜尘低笑了一下,拇指动了动,回了一句:

“你也很厉害。尤其是,能忍住没揍我。”

对面隔了几秒才回:“晚安,不理你了。”

姜尘收起手机,嘴角还带着笑,继续往宿舍方向走去。

他没回“你让我心情好很多”,也没回“谢谢”。

但他知道,林婉宁会懂。

……

10月27日,好莱坞上映了经典恐怖系列电影——《电锯惊魂3》。

10月31日,燕京市,姜东来生活广场。

这座商场开业才一个多月,此刻却是全城最热的地方之一。

夜幕降临,一整条中庭灯光变暗,代之以橘红、紫蓝交错的灯带,从天花板垂落下“骷髅”、“幽灵”、“黑猫”、“巫师帽”的吊饰。

电梯口装上了南瓜贴纸,导购员化了妆,门口立着大号标语:

【不给糖,就捣蛋】

中庭边,堆着一堆巨型南瓜灯,还有一个用货架临时搭成的“鬼屋入口”。

那是姜尘临时拍板做出来的项目,只开一个晚上,限量300人。

本地没哪个商场真做过鬼屋。

当第一批中学生尖叫着从里面冲出来时,就有人在门口哭了。

一个穿校服的女孩蹲在地上,抱着同伴的手臂,脸都吓白了,哽咽着说:

“刚刚那个女的……她就在我背后!她笑了,她真的笑了!我一回头她还在动啊!”

另一个男生也脸色惨白,不断往后看,“我刚才在教室那一关真的看到黑板上写了我们学校的名字……谁设计的啊这是!”

哭的人不止一个,有人吓得手机掉地上也没捡,有人跑出来第一句话就是:“我不玩了,我要报警!”

旁边有家长看着笑出声来:“现在的小孩真脆弱,小时候我们看《倩女幽魂》都没事。”

也有胆子大的年轻人蠢蠢欲动,“卧槽这么狠?走,咱也试试去。”

其实被吓哭也不算稀奇。

因为姜尘这个鬼屋本来就是对学生有针对性,并且也不是那种糊弄人的低成本玩具堆砌。

整个路线他亲自审核,特地参考了后世爆火的“密室逃脱”玩法。

主线设定是“被封锁的校园”,场景从黑板报残影、课桌间的脚步声,一路深入“校墓处”与“档案室”。

墙纸做了旧化处理,气味用了潮湿味精油模拟,一整套音效和灯光都是从北京舞美厂外聘的专业团队调试。

而最大的杀招,就是那些不动声色的“Npc”。

他们不是机器人,也不是固定站桩的工作人员,而是真人扮演的“伪装者”。

有的装成其他游客,在你耳边突然低语。

有的在教室角落里一动不动,等你凑近才慢慢抬头。

而每一个进入的人都必须独立通过,不允许组队,大大增加了心理压迫感。

姜尘站在三楼扶栏边,看着这一切,眼神沉静,心里却是松了一口气。

人流比他预期多了一倍,糖果台的库存不到两个小时就快见底,物业紧急去超市调货,主管们乐得不行,说比开业第一天还热闹。

2006年,国人对“万圣节”的概念还停留在“西方鬼节”四个字上。

很少有商场会专门为它办活动,很多地区甚至连一盏正经的南瓜灯都难得一见。

哪怕在燕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只是个在外企白领、国际学校、少数海归中间小范围流行的“洋节”。

没人真正把它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