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尘回到上铺,把电脑扣上,枕着手,陷入思考。
宁涛的赌局?他根本没放在心上。
什么外联部长?不过是校园生态链上自诩混得不错的小鱼小虾,翻不起浪来。
就算没有这茬,他也早打算让王磊出面,以“姜东来商场”的名义在燕经大学搞点赞助。
可以刷曝光,让“姜东来”在学生群体里挂个名,办办活动、印个 logo,很容易就成了学校里的熟面孔。
可以铺资源,学生会、社团、学校媒体、乃至未来的实习通道,早晚用得上,“赞助商”三个字就是最好的敲门砖。
花不了多少钱,却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
真正让他上心的,是“北望南山”那个乐队。
姜尘最后是在一个“乐活联盟”社团的共享群文件夹里翻到的。
群已经死了大半年,但文件里留下了一份过期的排练表,上面“北望南山”那栏,挂着一个联系人名和一串手机号。
思考了一会,姜尘拨通了王磊的电话。
……
……
那天晚上,宋一山原本没打算再去琴房。
灯坏了,电源跳闸,乐队群也几天没人吭声。
他们都清楚,连主唱都走了,再耗下去也只是苟延残喘。
可就是这时候,宋一山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
他没接,直接挂断了。
但没多久,那个陌生号码又发来一条短信:【你好,我们是姜东来有限责任公司,想和你们乐队谈一个长期合作。】
几分钟后,又发来一张照片,是他们去年在“民谣之夜”社团公演上的合照。
【我们认为你们很有潜力,所以我们愿意出钱赞助,条件很简单。】
【有兴趣详谈,请联系刘琪女士,电话是……】
宋一山把手机放下,又捡起来,犹豫了很久,还是发到群里。
“你们怎么看?”
没人回。
半小时后,陈诺回了句:“骗子吧?”
又半小时,王建说:“应该不是,我有听说过这家商场,最近在附近招了很多兼职…”
于是第二天下午,三个人鬼使神差地前往了那家商场。
抵达目的地之后,心里的怀疑顿时消散了大半。
三人忐忑地来到三楼。
刘琪站在窗边,穿职业装,拎个文件袋,看到他们时没有任何客套,她一开口就直入主题:
“你们现在排练场地没有,设备损坏,社团资源断了,主唱也退团了,我说的有错吗?”
三人面面相觑。
刘琪继续:“我们可以提供新器材、排练空间、预算,以及一整套宣传支持,条件只有两个。”
“一、乐队必须改名为姜东来。”
“二、新的主唱,必须是林婉宁。”
空气安静了几秒,陈诺忍不住道:“林婉宁?那个校花?她能唱?”
刘琪像早有准备一样答道:“能不能唱,我不知道,但她有流量,而你们没有。”
宋一山冷下脸:“我们是玩音乐的,不是搞选秀的。”
“幼稚。”刘琪瞥了他一眼,语气没有丝毫波动,“音乐本质就是传播。不然你们现在就不会坐在这儿,而是在校广播站录制民谣特辑。”
话音落下,三人陷入了沉默。
许久后,宋一山终于皱了皱眉:“就算我们接受,她也不一定愿意唱啊。”
刘琪笑了几声:“那就是你们的事情了,我们也不是慈善机构,如果没有流量,那我们的投资就没有任何收益。”
“而且,我劝你们最好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