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意外之喜(2 / 2)

再比如英语作文模板后,还贴心地加了一句:“考试容易卡词,记得背完之后自己写两遍再上。”

又比如在语文必背古诗词60篇,用红笔圈了几篇,旁边标注:“我压的题,信不信由你。”

那些字迹的温润度明显不属于最初版本,是后来加上去的。

标注也告诉读者,这不是为了她自己看的。

姜尘盯着那些娟秀的字体,沉默了几秒,眼里闪过一丝柔光。

“写给我的?”

盖希玥被问得有些不自在,别过头,“谁知道呢。”

“你是不是偷偷喜欢我?”

“滚!做梦去吧!”

盖希玥瞪了他一眼,然后“哒哒哒”地快速消失在了楼梯转角处。

姜尘低头看着手里的笔记本,指尖摩挲着那些加写的字迹。

他轻声笑了笑,“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好像也不错……”

每个人的大脑是都是造物主的奇迹。

以前姜尘对此嗤之以鼻。

在他看来,这种幸存者偏差的话术和营销号的本质没什么区别。

如果每个人都有个奇迹大脑,那特么谁来做牛马。

但此时此刻,他才发现自己应该是极端化了“奇迹”的意思。

盖希玥带来的复习笔记里有许多圈起来的红圈。

姜尘指尖在一页纸上停住。

那是一道被红笔圈了三道线的压轴题,位置正好在笔记的倒数第二页,题目极长,占据了整整一页:

设函数 f(x)=ln?(ax2+bx+c)f(x) ,其中 a,b,c∈Ra,若对于任意 x∈[1,3],都有f(x)≤∫31f(t)dt,且 f(2)=ln?(3),求实数 a,b,c取值范围,并讨论 f(x)的单调性。

在题目下方,盖希玥用红笔工工整整地写了几行注释:

极大可能为压轴题走向:函数+定积分+单调性联动

解题思路:

注意“最大值小于平均值”可能与凸函数有关,别乱用导数第一性判断。

利用 Jensen 不等式处理 ln函数平均值问题;

注意题设隐含 f(x) ≤ 平均值 → 取极值点;

结合 f(2)=ln?(3)可反推参数组合。

姜尘盯着这题,脑子嗡的一声。

他记得!

这题出现在他前世的数学卷第21题。

他当时看到题干的那一刻就晕了,

草稿纸写到第七行,连个 a 都没解出来。

最后草草写个“a=b=c=1”交卷。

但现在。

他不止记得这题,还记得标准答案!

“Jensen不等式,平均值约束,极值取点 x=2,f(2)=ln3……”

他闭上眼,脑海中逐字逐句地浮现当年考后他在贴吧上看到的名师解析:

利用 f(x)......

......

再结合 f(2)=ln3,反代回原式…..

整道题,他甚至能回忆起最后的参数值组合是:

a=1,b=?2,c=2。

大脑的奇迹是因为它记住发生过的任何一件事,遗忘只是因为打开方式不正确。

姜尘忍不住发笑:“这丫头,真是我这辈子的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