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神话三国:开局获得神级选择 > 第100章 待时而动与固本培元

第100章 待时而动与固本培元(1 / 2)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蛰伏了一整个冬天的荆州巨兽,终于开始缓缓舒展筋骨,锐利的目光投向了东方那片广袤的中原大地。然而,与以往急风骤雨般的攻势不同,这一次,林羽在洛阳南宫的巨大地图前,做出了一个更为沉稳、也更为深谋远虑的战略抉择——待时而动,后发制人。他强压下立刻兵发许昌的冲动,决定等待一个最佳的契机,一个能让曹操彻底陷入两线作战、首尾难顾的绝佳时机。

【系统抉择确认:执行“待东吴出兵,再东向争鼎”策略。势力进入“战略预备与深度内化”阶段。获得“隐忍”特质(成功执行等待策略后,首次大型战役的部队士气与攻击力提升15%)。】

一、 利剑悬顶,引而不发

襄阳陪都的州牧府(林羽时常往返于洛阳、襄阳之间)内,一场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悄然举行。林羽一身常服,坐于主位,诸葛亮、庞统、徐庶、蒯越等核心谋士,以及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周猛等大将分列左右,气氛凝重而充满力量感。

“诸公,”林羽开口,声音沉稳有力,“曹孟德挟持天子,肆虐中原,乃国贼也!克复许都,迎还圣驾,是我等夙夜不忘之志!然,许昌城坚池深,曹操经营多年,更有兖豫精锐环伺,若我孤军强攻,纵能得手,亦必伤亡惨重,届时孙权若趁虚而入,则大势去矣!”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许昌的位置,随即划向东南的合肥:“故,我意已决:暂缓直接进攻许昌,全军进入一级战备,厉兵秣马,静待江东先动!”

他随即发布一连串精细的部署,如同一位高超的棋手,将手中的棋子预先摆放到最关键的位置:

1. 西线调兵:传令八百里加急至长安,命魏延率其麾下一万五千精锐,即刻东归洛阳,与庞统汇合,组成北线攻击集群,屯兵于洛阳东面的偃师一带,沿黄河布防,并大张旗鼓演练渡河攻城,对许昌形成直接威慑。

2. 南线集结:林羽本人则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率襄阳、汝南方向的五万主力,秘密向汝南北部集结,组成南线攻击集群,偃旗息鼓,隐蔽待机。一旦战机出现,则北上直扑许昌。

3. 水军策应:严令江夏太守关平,加强江防,囤积粮草;命水军大都督关羽,集结主力战舰于夏口、陆溪口,保持高度戒备,随时准备沿汉水北上,策应陆军,或阻击可能来自曹操方面(如从南阳方向)的援军。

4. 侧翼监视:命水军副都督蔡瑁,率一部水军巡弋长江中游,严密监视江东水军动向,一旦发现周瑜有出兵合肥的迹象,立即飞马报知。“诸将各司其职,严阵以待!”林羽目光扫过众人,“没有我的亲手诏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击!我们要像一张拉满的弓,箭在弦上,引而不发,静候那雷霆一击的最佳时刻!”“谨遵陛下(主公)将令!”众将轰然应诺,眼中燃烧着战意与信心。一场规模空前的战略包围网,悄无声息地编织完成,只等东风起。

二、 深耕内政,固本培元

在军事上积极备战的同时,林羽深知,战争最终比拼的是综合国力。他采纳诸葛亮的建议,在内政上推行了一系列更为深入、系统的改革,旨在将荆州和司隶地区打造成一个更为稳固和强大的战争基地。

1. 兴农积谷:颁布《劝农令》,将“均田制”和“租调制”推广至所有控制区,大力兴修水利,推广区种法等先进农业技术,并由官府提供粮种、农具,招募流民垦荒。在襄阳、宛城、洛阳、长安设立大型官仓,广积粮草,目标定为“仓廪储粮可支五年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