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建安风云变(1 / 2)

建安二年,冬。

襄阳州牧府内,一片紧张与期盼交织的气氛。周芷怀胎十月,终于到了临盆之日。林羽放下手中公务,在产房外踱步,即便历经战阵,此刻心中也不免有些焦灼。诸葛亮、蒯越等重臣也静候在偏厅,等待嫡子的降生。

历经数个时辰,一声响亮的婴啼终于划破了紧张的寂静。稳婆满面喜色地出来报喜:“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夫人诞下一位公子,母子平安!”

林羽大喜,即刻入内探望。只见周芷虽疲惫,却面带欣慰的笑容,身旁襁褓中的婴儿眉眼间已有几分林羽的轮廓。此子为林羽正室周芷所出嫡三子,意义非同一般。

数日后,林羽与周芷商议,为嫡三子取名“林璋”。取“圭璋”之意,象征品德高尚,为国之大器,寄寓了承继基业的厚望。

府中上下仍沉浸在嫡三子诞生的喜庆中。几日后的一个傍晚,蔡姝抱着襁褓中的儿子来到林羽书房,神情中带着一丝不甘与急切。

“夫君,”蔡姝语带娇嗔,却也难掩焦虑,“璋儿得了好名字,妾身与瑁兄(蔡瑁)都欢喜得很。只是……我们的孩儿也已满百天,尚无名讳,妾身心中实在难安……”

林羽深知其意,这是荆州本土势力在嫡长子诞生后,急于为自家血脉争取名分。他看向幼子,沉吟道:

“珂,美石也。温润而泽,可为佩。望此子能修身养性,成为栋梁之辅。便取名林珂吧。”

名字既显贵重,安抚蔡姝与蔡瑁,又隐含辅佐之意,微妙地确立了嫡庶尊卑。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春,一场席卷北方的风暴终于尘埃落定。曹操于官渡以少胜多,大破袁绍主力,袁绍仓皇逃回河北,呕血病重,其势力土崩瓦解已成定局。消息传至襄阳,州牧府内一片肃然。

林羽负手立于巨幅地图前,目光久久凝视着黄河以北那片广袤土地。曹操统一北方之势已不可阻挡,一个前所未有的强敌已然崛起。

“主公,”蒯越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曹孟德经此一役,尽收冀、青、并、幽指日可待。其势已成,下一步,必是南下图之。我荆州……恐首当其冲。”

林羽缓缓点头,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这一天,他早已预料到。“袁本初空有四海之志,却无驭众之才,败亡乃迟早之事。”他转过身,看向齐聚堂下的核心文武,“曹操胜而不骄,用兵如神,更兼荀彧、郭嘉等奇士辅佐,确是我等劲敌。然,我荆州历经数年经营,兵精粮足,亦非昔日可比。”

他话锋一转,问道:“江东方面,近来有何动向?”

周芷递上一份简报:“孙权在周瑜、张昭辅佐下,已彻底平定山越,稳固了江东六郡。去岁冬,其母吴氏病逝,孙权以周瑜、张昭为顾命大臣,权势更固。近期,其麾下吕蒙、蒋钦等将频频巡江,似有向西试探之意。”

“孙仲谋……倒是坐稳了。”林羽沉吟。一个稳定而敌对的江东,无疑让荆州的战略环境更加复杂。

【系统提示:检测到天下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曹操统一北方,孙权稳固江东)。荆州外部威胁等级提升至“高危”。触发长期战略调整任务:“鼎足之基”。请宿主确定未来五到十年的核心发展战略方向。】

与此同时,一系列具体而紧迫的抉择浮现在林羽面前:

【紧急抉择一:如何应对曹操可能的南下威胁?】

A. 主动示好,遣使祝贺,暂缓冲突,争取时间。

b. 积极备战,加固北部防线,联合一切可抗曹力量(如孙权、刘璋)。

c. 先发制人,趁曹操立足未稳,北上夺取南阳等地。

【紧急抉择二:如何处置与江东的关系?】

A. 缓和关系,尝试缔结盟约,共抗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