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 > 第268章 鸡叫三遍,人比圣旨醒得早

第268章 鸡叫三遍,人比圣旨醒得早(2 / 2)

御膳房炊烟袅袅,锅铲翻飞。

赵青山赤膊挽袖,在巨大的铁锅前刷着锅底黑垢,汗水顺着脊梁滑落。

他低头看了看脚边那只盛满泔水的木桶,又摸了摸袖中油纸包。

玉圭残角贴着肌肤,冰凉如死,却又像藏着一团将燃未燃的火。

他深吸一口气,提桶出门。

泔水要倒进西角门的猪食房,途中必经内务府废档库。

那里,每日黄昏都有个小太监悄悄接货。

可今日,风有点静。

他脚步微顿,眼角余光扫见库房窗缝里透出一丝不该有的红光——不是灯,是火。

有人在烧东西。

而且,烧得很急。

鸡叫四遍,天光仍未大亮,京城的雨却已倾盆而下。

宫墙深处,赵青山提着空桶缓步折返,肩头湿透,冷意渗骨。

他低垂着头,脚步沉稳如常,可指尖在袖中死死掐住掌心——方才那一眼,像刀子刻进了魂里。

冯公公跪在废档库前,手中火把投入铜炉,黄纸翻卷成灰,火星四溅。

火光映在他半边脸上,阴晴不定。

而最让赵青山心头一震的,是那露出半截的袖口内衬:暗红底纹,绣着一只展翅铁鹞——正是当年裴御史亲兵“黑鹞营”的私徽!

那场大火烧了谢家三百口,也烧尽了北舆边境最后一支忠军的根脉。

他亲眼看见那队人马举着这纹饰的旗帜,将火把扔进祠堂,听着妇孺哭喊被烈焰吞没。

可如今,这纹饰竟藏于宫中密监之衣?

他不敢多看,俯身跪地,声音压得极低:“公公,今儿面案缺蛋,要不要从民贡里调些?”话出口时平静无波,仿佛真只是个操心食材的杂役。

可膝盖砸在地上那一瞬,心跳几乎撞破胸膛。

冯公公缓缓回头,眼神如毒蛇吐信,在他脸上逡巡片刻,忽而一笑:“倒是个细心的。”说着将火把递来,“那你添把柴,让这些‘旧账’烧得干净些。”

赵青山双手接过,低头将几册残卷投入火中。

纸页燃起的刹那,他瞥见一行字迹:“……北舆粮道断于七月初三,谢氏奏报十次未达御前……”火焰猛地窜高,将那行字吞没。

夜雨如注,千里之外的官道上,一辆朴素马车碾过泥泞,缓缓前行。

车内烛火摇曳,苏晚晴端坐其中,膝上摊开一卷泛黄残册——《北舆军粮册》。

这是谢云书昨夜交给她的,藏在旧甲夹层中,以血印启封。

她手指抚过页脚一行小字,低声念出:“粮可断,脉不断;印可伪,心难欺。”

雷光骤闪,照亮她眸中寒芒。

原来当年北境大军并非战败,而是被人断了粮道,活活困死雪原。

七十二名亲卫为护少主突围,尽数殉国。

而他们的名字,如今就贴在那一坛坛“信义酱”上,随她奔赴京师。

她合上残卷,轻轻吹熄烛火。

窗外雨声如鼓,似有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她闭目静坐,脑海中浮现谢云书昨夜站在地窖中的身影——血滴落甲片,符文微亮,仿佛唤醒了某种沉睡百年的力量。

“战魂脉……是钥匙?”她喃喃。

忽然,一道极轻的破风声掠过车顶。

她睁眼,只见窗外电光再闪,远处皇宫飞檐之上,一道黑影疾行如燕,踏瓦无声。

那人立于太庙琉璃顶,手中银针轻点香炉炉沿,动作细微如尘。

下一瞬,炉中残灰竟逆风旋起,在暴雨中划出七点连星之形——北斗第七位,微微偏移。

苏晚晴瞳孔一缩。

那是谢家秘传的“引魂阵”,唯有血脉至亲、持命圭者方可感应。

她在农信坊研究古籍时曾见过记载:“星动则脉醒,魂归则局变。”

而现在,有人在太庙动了局。

她缓缓握紧手中残册,指节发白。

明日午门,她带去的不只是七十二坛酱,更是一场掀翻谎言的风暴。

风雨愈急,马车渐近皇城。

而在她看不见的宫墙之内,冯公公正从灰烬中拾起一枚未燃尽的碎片,上面赫然印着半个朱批印章——与当今圣旨用印,竟有三分神似。

他冷笑一声,将其投入袖中暗袋。

“妇人?商贾?蝼蚁罢了。”他望着暴雨中的宫门,“只要玉圭不全,真相便永葬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