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晚晴娘娘(2 / 2)

她在心里冷笑:你想用流言毁我,我就用一碗药酱换民心;你要以权压人,我就让百姓替我说话。

仁义从来不是软弱,而是最锋利的刀。

七日后,疫退。

杏花岭上下焚旧衣、清污井、通风户,孩童笑声重回村巷。

邻村自发组织“谢恩渠”施工队,扛锄挑担而来,只求纳入“麦券体系”——那是苏晚晴定下的新规矩:劳作记工分,凭券兑粮、兑酱、兑药,公平透明,人人可查。

连曾经抢她口粮的妇人都跪在堂前哭道:“姑奶奶,我愿每日多挖半丈沟,只求一碗酱给孩子压惊。”

她没让他们跪,只说:“起来干活吧,工分不会少你的。”

人心,就是这样一点点暖回来的。

可就在众人欢庆之际,角落柴房里,李疯子忽然蜷缩成一团,嘴里喃喃如咒:

“虚仓已竭,实流将断……东南漕口,三日必变。”

苏晚晴正清点账册,笔尖一顿。

这句话……不像疯语。

她疾步走入阴暗柴房,蹲在他面前:“你说什么?‘实流将断’?哪个漕口?”

李疯子双眼翻白,似醒似梦,却不再开口,只颤抖着指向南方,手指僵直如判官笔。

她猛地起身,心跳骤快。

这些年,她靠知识活命,也靠细节破局。

而这句话里藏着的信息太重——若真是粮道将断,那不只是天灾,更是人祸的开端。

她立刻召来哑哥舅,写下一纸密令:“备船,我要亲自走一趟鄱阳支流。”

当夜,细雨敲窗。

谢云书倚在床边,脸色苍白如纸,却睁着眼,静静望着她打包干粮、检查地图的身影。

风吹动油灯,影子在墙上拉得很长。

良久,他低声道:“这一去……怕是要掀了他们的命脉。”

她回头看他,笑了笑:“那就掀了又如何?”

灯火摇曳,映得她眸光如铁。

而在千里之外的湖面尽头,一片无人问津的沙洲静静蛰伏,像一张沉默的嘴,藏尽山河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