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皈五戒,道法启蒙(1 / 2)

丹房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案几上供奉着三清画像,香炉里青烟袅袅,盘旋而上。

智玄子端坐在蒲团上,叶法善则跪在他面前的拜垫上,神情肃穆。今天,是他正式受“三皈五戒”的日子,也是成为真正道教徒的重要仪式。

“法善,”智玄子的声音沉稳如钟,“你可知‘三皈’为何?”

叶法善依着事先背熟的内容答道:“三皈者,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也。”

“然也。”智玄子颔首,“道是万物本源,经是大道言说,师是传道桥梁。皈依此三者,便是入道之始。你需铭记,皈依道,当以道为尊,不慕旁门;皈依经,当以经为镜,明辨是非;皈依师,当以师为范,谨守教诲。”

叶法善恭敬叩首:“弟子谨记。”

他心中清楚,这“三皈”不仅是宗教仪式,更是一种精神契约。在唐代,道教的戒律体系已相当完善,“三皈五戒”是基础中的基础,如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是修行者的行为准则。

智玄子拿起一杯清水,递到叶法善面前:“此为‘净心水’,饮下此水,当洗去尘心,一心向道。”

叶法善双手接过,一饮而尽。清水入腹,带着一丝凉意,仿佛真的涤荡着内心的杂念。

接下来是“五戒”。智玄子一条条宣讲,声音庄重:“一戒杀生,当慈心于物,不伤生灵;二戒偷盗,当清廉自守,不贪非己;三戒邪淫,当守身如玉,不违人伦;四戒妄语,当言出必行,不欺不诈;五戒饮酒,当保持清明,不昏乱心智。”

每说一戒,叶法善便叩首一次,直到五戒说完,他额头已微微泛红。

“此五戒,是修行人的根基。”智玄子目光深邃,“道教贵生,故戒杀生;重义,故戒偷盗;守礼,故戒邪淫;贵信,故戒妄语;求清,故戒饮酒。能持此戒,方能谈及后续修行。你可愿持守?”

“弟子愿持!”叶法善的声音坚定。作为现代人,他对这些戒律本就有基本的认同,此刻结合道教“积功累德”的思想,更觉其意义深远。在这个信奉“因果报应”的时代,守戒不仅是修行需要,更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仪式的最后,智玄子取出一枚桃木符牌,上面用朱砂画着简单的“道”字纹。“此为‘皈依牌’,佩之,如师在侧,如道随身。”

叶法善接过符牌,入手温润,符牌上的朱砂似乎还带着一丝微弱的暖意。他小心地将其系在腰间,如同接过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受戒仪式结束后,智玄子开始正式传授“存思”之法。

“存思之道,在于凝神静气,观想体内神灵、体外仙境,以达到天人合一之境。”智玄子盘膝而坐,示范着呼吸法门,“先调呼吸,鼻吸鼻呼,绵长匀细,如婴儿在胎……”

叶法善依样画葫芦,努力控制着呼吸。起初,气息总是粗重不均,思绪也难以集中,脑中不时闪过现代社会的片段。

“勿急。”智玄子察觉到他的焦躁,轻声道,“初学者当从‘存思丹田’开始。闭目,观想脐下三寸处,有一团混沌之气,如日月初升,渐生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