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灵诉前尘(2 / 2)

“为了化形。”笔灵抬起手,紫烟在掌心凝成个小灯盏的形状,“我本是阴魂,若不化形,百年后将散作尘泥。可化形需要最后一口‘生气’——不是凡人的阳气,是读书人的文华之气。公子你写《兰亭序》时,文气最盛,我本想借那三分气成事,不想只够吊命。”

他飘到陈墨颜面前,雾气里的眼睛泛起水光:“公子昨日用我写刘三的丑态时,文气最是鲜活——你那时恨他,怨他,可字里带着股子不平的气,比《兰亭序》更烈。那三分气,够我撑过这七日。可七日之后……”

“七日之后如何?”

“七日之后,我若再无文气滋养,便会魂飞魄散。”笔灵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公子若肯再用我写一幅,随便什么字,只要是你真心所写,我便能借那文气化形。到时候,我定护你周全——你娘的病,你屋漏的顶,还有那些泼皮的纠缠,我都能替你解决。”

陈墨颜望着笔灵,又看看怀里的紫檀笔。他想起老母亲的咳嗽声,想起漏雨的屋顶,想起刘三踹他时那股子狠劲……可他又想起那日卖字时,围观百姓的惊叹,想起老秀才说他“有晋人风骨”,想起钱老爷捧着银子时的贪婪——这一切,都是这支笔带来的。

“若我不写呢?”他问。

笔灵沉默片刻,紫烟微微晃动:“公子不写,我便散了。可公子想过没有?那日县令为何突然要见你?为何见了你,又抢了我的笔?”他飘到窗前,望着外面的夜色,“青州城里,想抢这神笔的人,不止刘三一个。公子以为,藏起笔就能安稳?只怕日后麻烦更多。”

陈墨颜心头一凛。他想起县令赵德庸那双细长的眼睛,想起衙役拖他出去时,赵德庸说的“明珠暗投”——那县令,怕也是冲着这神笔来的。

“那……你要我如何?”

“再写一幅。”笔灵飘回他床前,“随便写什么,只要你用心。写完这幅,我便化形,从此与你无关。你我都清净。”

陈墨颜望着笔灵,又看看案头的紫檀笔。笔杆上的暗金云纹突然闪了闪,像是在应和他的心跳。

“好。”他咬咬牙,“我写。”

笔灵的紫烟晃了晃,露出几分笑意:“取生宣来,磨松烟墨。”

陈墨颜颤抖着铺纸磨墨。笔灵落在他腕上,暖流再次涌遍全身。这一次,他没有写经,没有写诗,也没有写谁的丑态。他望着窗外的月光,想起幼时在学堂里读的句子,想起老母亲教他认字时的模样,突然提笔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笔锋所至,墨色流转如月华。起笔时是稚拙的认真,行笔时渐入流畅,收笔处带着几分温柔的颤音——分明是他最真实的字,却又比平日多了几分说不出的韵味。

“够了。”笔灵的声音里带着满足。

紫烟突然暴涨,裹住那幅字。陈墨颜眼前一花,再看时,笔灵已化作个身穿月白长衫的男子,面容清俊,眉目疏朗,手里托着粒龙眼大小的丹丸,泛着淡淡金光。

“这是‘青阳丹’。”男子递过丹丸,“服下它,你娘的病七日可愈,你的伤三月可愈。往后半年,你每日吃的米、穿的衣,都会有贵人暗中相助。”

陈墨颜接过丹丸,指尖发烫。他望着男子,问:“你……成仙了?”

“算是吧。”男子笑了笑,“脱了笔形,得了人形,总算能在这世间走一遭。”他飘向门口,“记住,这丹丸只能用一次。往后若再有难,莫要想我——你我本是两路人。”

话音未落,他已消失在夜色里。

陈墨颜望着手里的丹丸,又看看案头的紫檀笔。笔杆上的暗金云纹突然亮了起来,像是有团火在里面烧。他伸手去摸,笔锋却轻轻颤了颤,在纸上落下个“仙”字。

“公子。”

那声音又响起来了,却比之前更轻,更远,像是从天边飘来的:“我本不想害人……可这世间,哪有白得的便宜?”

陈墨颜猛地抬头,窗外只有片乌云遮住了月亮。

而在院角的老槐树上,一团淡淡的紫烟正蜷缩着,望着他的窗户,发出低低的、含糊不清的笑声。

“下……下次……”那声音断断续续,“换……换个更有钱的……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