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 > 第134章 陶罐蒸馏:从污水里“榨”出救命水

第134章 陶罐蒸馏:从污水里“榨”出救命水(2 / 2)

水珠越来越多,“滴答滴答”地掉进陶碗里,碗底很快就积了一层清澈的水,比井水干净多了,还泛着淡淡的水光。王河忍不住伸出手指,蘸了点水尝了尝,眼睛瞬间亮了:“甜的!比小溪里的水还甜!没一点怪味!”

胡郎中也凑过去尝了尝,眉头舒展开来:“真没怪味!林郎中,你这法子,真是神了!比烧开水管用多了!”

林越笑了笑,拿起陶碗,往医疗帐篷跑——陈阿福还等着干净水救命。帐篷里,陈阿福已经快昏迷了,嘴唇干裂得像树皮。林越小心地用勺子喂他喝水,一口一口,慢慢喂。

没过多久,陈阿福的眼睛慢慢睁开了,声音沙哑:“水……还要……”

“有!还有很多!”林越笑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帐篷外,士兵们围着蒸馏装置,个个兴奋不已,之前的绝望和恐慌,都被这清澈的蒸馏水冲得一干二净。

第三节 水滴分筹

蒸馏装置一天能出二十碗净水,可营里有两百多个士兵,还有十几个病人,根本不够分。林越坐在伙房里,手里拿着根竹片,上面刻着士兵的名字,琢磨着怎么分配才公平。

“肯定要先给病人!”王河蹲在旁边,手里还拿着个空陶碗,“陈阿福他们又吐又泻,最需要水,要是没水,他们还得倒。”

“我同意!”胡郎中走过来,手里拿着病人的名单,“重症的每天三碗,轻症的每天两碗,剩下的水,再分给其他士兵,每人每天一碗,先撑着,等我们多搭几个蒸馏装置,水就够了。”

可问题来了——怎么确保没人多拿?有的士兵渴得厉害,说不定会偷偷多喝,到时候病人就没水了。张老根拍了拍胸脯:“我来守着!谁要是敢多拿,我就用锄头敲他的手!咱们不能为了自己解渴,不管弟兄们的命!”

林越点点头,把竹片交给张老根:“每个士兵领水的时候,就在名字后面刻一道,一天一碗,多了不给。王河,你再搭三个蒸馏装置,用更大的陶罐,这样出水量能多一倍。”

接下来的几天,营地里到处都是蒸馏装置的影子:伙房旁、帐篷边、甚至水井旁边,都架着陶罐和竹筒,湿麻布在阳光下泛着水光,“滴答滴答”的水声,成了营里最动听的声音。

王河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挑污水、添柴火,胳膊都累酸了,却从没喊过累。他说:“以前我总觉得,当兵就是打仗杀人,现在才知道,能给弟兄们烧出干净水,比杀十个秦军还管用。”

陈阿福慢慢好了起来,能帮着王河往麻布上浇水了。他看着清澈的蒸馏水,眼里满是感激:“林郎中,要是没你这法子,我早就成井边的野鬼了。以后我也学搭蒸馏装置,谁要是缺水,我就帮他烧。”

可麻烦很快就来了——秦军那边也断了水。这天早上,秦军的使者举着白旗过来,脸色憔悴:“林郎中,求你们救救我们吧!我们的水源也被污染了,好多弟兄都脱水了,我们愿意用粮食换净水,或者……或者我们投降,只要给我们水喝!”

营里的士兵都炸了锅:“别给他们!之前他们下毒,现在活该缺水!”“就是!让他们渴死!省得我们动手!”

林越却摇了摇头:“不行。他们也是人,缺水会死人的。先生说过,‘医者无分敌友,见死不救,枉为医者’。我们可以给他们水,但要跟他们约法三章:不准再下毒,不准再偷袭,要是违反,就断水。”

张老根皱起眉:“林郎中,你忘了他们之前怎么害我们的?现在给他们水,要是他们反悔,我们咋办?”

“我们有蒸馏装置,能自己造水,不怕他们反悔。”林越看着使者,“你回去告诉你们将军,同意约法三章,我们就教你们搭蒸馏装置,给你们净水;不同意,就等着渴死。”

使者连连点头:“同意!我们都同意!我这就回去告诉将军!”

第四节 水释干戈

秦军将军很快就派来了回信,不仅同意约法三章,还带着几个士兵来学搭蒸馏装置。林越亲自教他们:怎么选陶罐、怎么劈竹筒、怎么调整角度、怎么给麻布浇水,每个步骤都讲得很细,王河和陈阿福也在旁边帮忙演示。

“为什么要在陶罐口垫纱布?”秦军的小兵好奇地问,手里拿着块纱布,正在往罐口铺。

“纱布能过滤污水里的杂质,比如水草、死虫子,这样蒸汽里就不会有杂质,出来的水更干净。”林越解释道,“还有,麻布要每隔半个时辰浇一次水,要是干了,冷凝效果就差了,出水量会变少。”

秦军士兵学得很认真,很快就搭好了一个蒸馏装置。当第一滴净水滴进陶碗里时,秦军将军忍不住叹了口气:“我们之前以为,往井里下毒能逼你们投降,没想到你们有这么好的法子。要是早知道,我们也不用害死这么多弟兄了。”

林越愣了一下:“你们不是故意下毒?”

“不是。”秦军将军的脸有点红,“我们的水源也断了,士兵们渴得厉害,有人提议往你们的井里扔腐烂的草,想逼你们把水让出来,没想到……反而害了你们,也害了我们自己。”

营里的士兵都安静了,之前的愤怒,慢慢变成了理解——都是在旱季里求生存,谁都不容易。张老根拍了拍秦军将军的肩膀:“以后别搞这些歪门邪道了!有这功夫,不如一起找水、造水,省得大家都遭罪。”

秦军将军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个水囊:“这是我们营里最后一点干净水,给你们的病人喝。以后我们要是有多余的粮食,也给你们送过来,就当是赔罪。”

林越接过水囊,笑了笑:“不用赔罪。以后我们可以一起找水源,一起搭蒸馏装置,旱季总会过去的,到时候就有干净水了。”

夕阳西下,赵军和秦军的营地里,都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像在合唱一首和平的歌。林越坐在蒸馏装置旁,看着清澈的净水,心里想着:先生说的“医道能化干戈”,大概就是这样吧——一碗干净水,不仅能救命,还能化解仇恨,让敌人变成朋友。

王河走过来,递给他一碗净水:“林郎中,喝口水吧。你教了秦军一天,肯定渴了。”

林越接过碗,喝了一口,水是甜的,顺着喉咙下去,舒服极了。他抬头看了看天,晚霞把天空染成了橙红色,像一块温暖的布。他知道,这场旱季的水危机,不仅让他学会了用陶罐蒸馏造水,还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存面前,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共同的希望。

以后,要是再遇到水源污染,他们再也不用怕了——因为他们有蒸馏装置,有造水的方法,更有化解矛盾的智慧。而这一切,都源于先生教给他的那句话:“格物致知,学以致用,医者不仅要治病,还要救世间危难。”

远处的山脚下,传来了小溪流水的声音——旱季终于过去了,小溪又开始流水了。士兵们欢呼起来,赵军和秦军的士兵甚至一起跑到小溪边,互相泼水,像朋友一样。林越看着这一幕,笑了——这碗净水,不仅救了命,还浇灌出了和平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