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 > 第120章 雪地里的体温:抱团取暖的医学原理

第120章 雪地里的体温:抱团取暖的医学原理(2 / 2)

“林郎中!姜汤好了!烫得能烫掉层皮!”王二的声音里带着点兴奋,还有点劫后余生的庆幸,陶缸被他抱得紧紧的,像抱着块救命的金砖,生怕洒出来一滴。

林越赶紧站起来,腿麻得差点摔倒,他扶着帐篷杆揉了半天,才缓过劲来,膝盖发出“咯吱”的响,像生了锈的合页,每动一下都疼。“慢点倒,用小碗,别烫着人!尤其是那些还没醒的,小心点喂!”

士兵们拿着粗瓷碗围过来,碗沿大多缺了口,却被擦得锃亮,能映出人影。姜汤倒进碗里,发出“咕嘟”的响,橙黄色的汤汁里飘着姜片和红糖渣,热气腾腾,把每个人的脸都熏得发红,像抹了层胭脂,驱散了些许苍白。

“先喂最中间的!”林越指着那个抽风的李栓柱,他还没醒,但眼皮在动,像有虫子在根硬管子,得慢慢顺下去!”

一个士兵拿着小勺,舀了点姜汤,放在嘴边吹了吹,试了试温度,才送到李栓柱嘴边。姜汤顺着嘴角流出来,滴在被子上,洇出个深色的圆点,带着股辛辣的香。喂到半碗时,李栓柱突然咳嗽了一声,虽然微弱,却像道惊雷劈开了帐篷里的死寂,让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活了!他咳了!”王二激动地喊起来,眼泪差点掉下来,有人抹了把脸,不知道是汗还是泪,是激动的还是冻的。

喂完最中间的,再往外轮。轮到那个断胳膊的赵老栓时,他已经能自己端碗了,手抖得厉害,姜汤洒出来不少,烫在手上,他却像没感觉,只是仰起脖子,“咕咚咕咚”灌下去,喝完还咂咂嘴,用袖子抹了抹嘴,说:“妈的,比我家婆娘熬的辣,够劲!这才叫姜汤,能辣到骨子里去,暖和!”

林越走到帐篷角落,那里有个伤兵叫钱小六,因为腿伤严重,肿得厉害,没能挤进“人团”,正裹着条破毯子发抖,像片狂风中的落叶。他端着碗姜汤走过去,递到钱小六手里:“趁热喝,喝完我让他们给你腾个位置,挤进去暖和暖和。”

钱小六抬起头,眼睛红得像兔子,里面布满血丝,他接过碗,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大颗大颗的,砸在碗里,溅起小小的水花,他混着姜汤一起喝进嘴里,辣得直咧嘴,却没哭出声,只是肩膀在抖,像寒风里的枯叶,那是激动,是感激,也是在这绝境中感受到温暖的释放。

帐篷里的“换位置”在按计划进行。负责计时的王二,看到地上的小木棍倒了,用小木棍敲了敲地面,大声说:“换位置咯!3号换1号,1号换3号!大家慢点动,别碰着伤口!”

伤兵们慢慢挪动身体,像个巨大的肉陀螺在转,动作迟缓却有序。最外层的伤兵挪到中间时,发出舒服的叹息,像头刚钻进草堆的牛,满足而踏实;中间的挪到外层,虽然有点不情愿,觉得暖和日子结束了,但没人抱怨——他们都见过冻僵的尸体,硬得像块木头,扔在地上能滚很远,谁也不想变成那样,所以都乖乖听话,轮流取暖。

林越走到那个没醒的李栓柱身边,摸了摸他的颈动脉,跳动得比刚才有力了些,像快停摆的钟又上了弦,虽然还是弱,却有了规律。他放下心来,对王二说:“再给他灌半碗,多放红糖,糖分是火,能烧起来,给他多来点燃料!”

帐篷外的雪还没停,但帐篷里的气氛已经不一样了。伤兵们开始小声说话,有的在骂这鬼天气,说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差点把命冻没了;有的在说家乡的事,说家里的炕有多暖和,娘做的棉袄有多厚实;还有的在互相打听彼此的伤势,说等伤好了,要怎么怎么杀秦军,报仇雪恨。咳嗽声还有,但不再是无力的抽气,而是带着点中气的“咳——”,像在把肺里的寒气往外咳,咳出一片清明。

林越靠在帐篷杆上,喝了口姜汤,辛辣的暖流顺着喉咙往下淌,熨帖了冻僵的五脏六腑,像有团火在肚子里烧起来,慢慢扩散到四肢百骸,驱散了不少寒意。他看着那堆挤在一起的伤兵,看着他们因为喝了姜汤而发红的脸,看着他们之间偶尔的低语和眼神交流,突然觉得这破帐篷里,藏着比药还管用的东西——是彼此的体温,是递过来的姜汤,是那句“换位置咯”的提醒,是在绝境里谁也不放弃谁的劲儿,是人与人之间最原始也最真挚的互助。

他想起先生药圃里的那些过冬的植物,有的会把叶子卷起来,减少水分蒸发;有的会互相依偎着,抱团抵抗寒风,先生说“草木尚且懂得抱团抗寒,何况人乎?医道不止于药石,更在于合群,在于人心齐,泰山移,再大的难关也能过”。当时觉得是随口一说,是夫子的教诲,现在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懂了——人这一辈子,谁还没个冷的时候?谁还没个难的时候?能靠在一起取暖,能互相帮衬一把,就是天大的福气,就是活下去的希望。

王二又开始给伤兵们喂第二轮姜汤,这次大家的精神头明显好多了,有的还能开玩笑了,说:“王二,你这姜汤熬得越来越好了,回去能开个铺子了!”王二笑着说:“等打跑了秦军,我就开个铺子,专门卖姜汤,给你们免费喝!”帐篷里响起一阵笑声,虽然还有点虚弱,却充满了力量,像在宣告,他们不会被这严寒打倒。

林越看着这一切,心里暖暖的,比喝了姜汤还暖。他知道,只要这股劲儿不散,只要大家还能这样互相扶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熬不过的夜,天总会亮,雪总会停,他们总会活下去。

第四节 雪夜新生

后半夜,雪终于小了,变成了细碎的雪粒,像盐一样,打在帐篷上,发出“沙沙”的响,像春蚕在啃桑叶,轻柔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样狂暴。

林越靠在帐篷杆上睡着了,他太累了,连日来的操劳加上严寒的侵袭,让他疲惫不堪。单衣外面只盖了层薄毯,根本抵挡不住刺骨的冷,他冻得浑身僵硬,像块被冻在地上的石头,手脚都失去了知觉。他活动了一下脖子,发出“咯吱”的响,像生了锈的合页,每动一下都伴随着疼痛。

帐篷里很静,只有伤兵们均匀的呼吸声,偶尔夹杂着一两声梦话,有人在梦里喊娘,有人在梦里杀敌,还有人在喊着要喝姜汤。“人团”还保持着刚才的形状,只是被子被踢得乱了些,露出几只搭在别人身上的手,不再是青紫色,而是有了点血色,像解冻的猪肝,透着生命的气息。

林越走过去,借着从帐篷破洞钻进来的月光,那月光清冷,却也能照亮眼前的景象。他挨个检查伤兵们的状况。最中间那个抽风的李栓柱已经醒了,正睁着眼睛看帐篷顶,眼神还有点迷茫,见林越过来,他动了动嘴,想说什么,却没力气,只是眨了眨眼,像只刚破壳的雏鸟,带着点依赖和感激。

“醒了就好。”林越笑了笑,摸了摸他的额头,虽然还是凉,却有了点温度,不再像块冰,“再忍忍,天亮就不冷了,到时候让伙房给你熬点小米粥,稠的,放多点米!”

李栓柱点点头,嘴角露出点微弱的笑,像朵在雪地里勉强绽开的小黄花,脆弱却顽强。

最外层的伤兵也睡着了,呼吸均匀,胸口有规律地起伏,脸上带着点红晕,大概是喝了姜汤的缘故,像被夕阳晒过的苹果,透着健康的色泽。负责换位置的王二靠在旁边的草堆上,也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那根计时用的小木棍,像握着什么宝贝,眉头却皱着,大概在梦里还在担心换位置的事,怕误了时辰。

林越拿起地上的“体温复苏时间表”,那是他用树枝画的,上面用石头压着,防止被风吹走,上面画的叉已经密密麻麻,代表着一个个平安度过的时辰,每一个叉都意味着他们离天亮又近了一步,离活下去又近了一步。他想起傍晚时的慌乱,想起伤兵们发紫的嘴唇和冰凉的手脚,想起自己当时的无助和绝望,心里一阵后怕——要是当时没想起先生说的“抱团取暖”,要是没找到那些破被子,要是姜汤熬晚了……后果不堪设想,不知道要多添多少具冻僵的尸体。

他走到帐篷门口,撩开帘子往外看。雪已经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把雪地照得白茫茫一片,像铺了层碎银,反射着清冷的光。远处的哨兵抱着枪站在雪地里,像尊雪人,却还在时不时地跺跺脚,活动活动冻僵的身体,证明自己还醒着,靴底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在这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像在为生命倒计时,也像在守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安宁。

“存活率能有六成。”林越在心里默默算着,比他预想的好太多。他原本以为,在这种极端天气下,至少一半的伤兵挺不过去,毕竟体温过低比毒箭更狠,杀人不见血,悄无声息。

他想起先生解剖冻僵的动物时说的“体温是生命的火焰,抱团是挡风的墙,缺一不可,没了火,墙再厚也没用;有了火,没墙挡着,火也烧不旺”,当时觉得残忍,不忍心看,现在才懂,那是在教他怎么在绝境里抢命,怎么用最朴素的方法延续生命。医学或许能解释抱团取暖的原理——减少表面积,降低散热——却解释不了人心的温度,那种“我冷,但我挨着你,就能一起熬过去”的默契和信任,那种在绝境中迸发出来的求生欲和互助精神。

天渐渐亮了,第一缕阳光透过帐篷的破洞照进来,像根金箭,射在“人团”上,给他们镀了层金边,温暖而耀眼。伤兵们陆续醒了过来,有人伸了伸胳膊,发出舒服的呻吟;有人打了个哈欠,眼角带着泪;还有人笑着说:“妈的,昨晚挤得我胳膊都麻了,不过真暖和,比我家炕头还暖和!这法子真管用!”

林越走出帐篷,深吸了一口清晨的空气,冷冽中带着雪的清新,还有远处飘来的炊烟味——伙房已经开始做饭了,烟囱里冒出的烟直直地升上天空,像根白色的柱子,在蓝天下格外显眼,那是生活的气息,是希望的象征。

他回头看了看医疗帐篷,那堆挤在一起的伤兵像个巨大的棉包,在晨光里透着股顽强的生机。负责照看的士兵已经开始给他们喂水,有人在小声说笑,有人在互相捶背,活动筋骨,帐篷里的咳嗽声变成了爽朗的笑,像在宣告这场和严寒的战斗,他们赢了。

赢得这场战斗的,不是他一个人,是所有挤在一起取暖的伤兵,是熬姜汤的王二和士兵们,是负责换位置的哨兵,是每个在雪夜里没有放弃彼此的人,是那份“你冷我就靠近你,你难我就帮你一把”的团结。

林越紧了紧单衣,朝着伙房走去——他得去看看,早饭有没有热乎的粥,给伤兵们再暖暖身子,他们经历了这样一场严寒的考验,需要补充营养,好好恢复。雪地里的脚印被他踩得深深浅浅,像串歪歪扭扭的省略号,省略了昨晚的惊险和绝望,也预示着未来的路,或许依然难走,或许还会有风雪,但只要能靠在一起,互相扶持,就总有暖意,总有希望,总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远处的雪地上,已经有人开始清理积雪,铁锹碰撞冻土的声音“咚咚”响,像在敲打着新一天的希望,清脆而有力。林越的脚步轻快了些,冻僵的身体在阳光下慢慢舒展,像棵刚熬过冬天的草,在土里悄悄攒着劲,准备发芽,准备迎接属于自己的春天,也准备迎接属于他们所有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