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学长,这里不可以 > 第230章 名誉之争与他的公开宣言

第230章 名誉之争与他的公开宣言(1 / 2)

古谱破译的学术地震余波未平,又一则重磅消息传来——林清音因其在“数字音乐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领域的杰出贡献,被授予具有“数字人文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格劳伯-希尔曼奖”。她是该奖项设立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华夏学者。

消息公布,举国欢腾。各大媒体头版头条报道,学术界、文化界一片赞誉。“数字乐府”和国家实验室的声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林清音的名字,成为了创新、才华与国家荣耀的代名词。

然而,树大招风。就在获奖名单正式公布的当天,一个匿名的、看似专业的学术质疑帖开始在国际社交媒体上悄然传播。帖子没有直接否定破译成果,却用极其阴险的暗示手法,质疑林清音团队“研究方法不透明”、“可能借助了未公开的、非学术渠道获取关键信息”,甚至影射其获奖背后有“资本与权力的不正当推动”。帖子虽未点名,但指向性明确,很快被一些对华夏崛起抱有偏见的境外媒体转载,试图给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蒙上阴影。

这种躲在暗处、模糊不清的诋毁,比直接的攻击更难以应对。实验室的年轻成员们义愤填膺,却又感到无力。

“清音姐,这些人太可恶了!我们明明每一步都公开透明!”

“要不要发个严正声明?”

林清音看着那些充满恶意的揣测,内心并非毫无波澜,但她迅速冷静下来。

“声明解决不了问题,只会陷入他们设定的自证陷阱。”她目光清冽,语气沉稳,“我们做我们该做的事,时间和成果会证明一切。”

她选择用最专业的态度回应——将古谱破译的完整数据、算法模型细节(除涉及江以辰母亲传承的核心密钥部分脱敏处理外)以及详细的论文推导过程,在实验室官网和国际开源平台全面公开,供全球学者检验和复现。

这份绝对的坦荡与自信,让许多理性的国际学者站了出来,纷纷发声支持,那些质疑的声音在硬核的学术证据面前,很快显得苍白无力。

然而,有一个人,并不满足于仅仅在学术层面为她正名。

恰逢一年一度的“全球青年领袖商业论坛”在星城举行,江以辰作为华夏新生代企业家的标杆人物,受邀进行压轴主题演讲。这场论坛规格极高,全球直播,吸引了无数目光。

演讲台上,江以辰一身定制西装,身姿挺拔,气质冷峻。他围绕“科技向善与文化赋能”的主题,阐述了辰光集团及“辰光未来基金”在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融合方面的理念与实践,逻辑清晰,视野宏大,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在演讲即将结束,所有人都以为他会以商业展望收尾时,他却话锋一转,目光精准地找到了台下嘉宾席上的林清音。直播镜头立刻跟进,将林清音温柔而坚定的面容投放在巨大的屏幕上。

“最后,我想借这个机会,谈一点题外话。”江以辰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低沉而富有磁性,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认真,“最近,我的妻子,林清音博士,获得了一项重要的国际学术奖项。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