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完任务后,大家便各自行动起来。
景忱跟着三组的村民来到田地,看着那一片等待翻耕的土地,心中也不由地吃惊,前世虽然过得拮据经常打工但农活确实没干过。
虽然有耕牛犁地但杯水车薪,更多还是靠人力。
他拿起农具,学着村民们的样子,开始努力地翻耕土地。
虽然动作还有些生疏,但他却十分认真,每一下都用尽了力气。
然而并卵用,他越不得技巧就越是用蛮力,越是用蛮力越是容易浪费体力,还翻不好地。
在翻耕的过程中,一位中年大叔看他挥着锄头看了好一会,最后还是看不过去,走到景忱身边,“你们城里娃娃哟,平时看着挺精神,干起活咋这么孬咧。”
这是村里耕地的老手李大叔,虽然是外乡人在第七大队定居的,但却靠着一身好力气和待人热情的性格给村里人留下了好印象。
“叔,我这就是第一次干不得要领,不过,您一教我保准立马能上手。早就听说您可是咱队上翻地的一把好手,这不就有机会跟您学习了嘛。”景忱表现地一脸崇拜。
李大叔被夸那自然是得意得很,毕竟这地翻得又快又好的人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但还是谦虚地说,“哎呦没有没有,这你们文化人还需要跟我们这种泥腿子学习啊。”
“什么泥腿子,叔,你可不能妄自菲薄,领导人都说了劳动最光荣,那劳动人民更光荣,更何况农业之本,国之根基,叔你们现在可是在为国家民生大计奋斗呢!”
什么根啊,什么本的,李大叔也听不大明白,不过最后那句他听懂了,他们现在干活都是为国家做贡献哩!
“而且啊,叔,我们知青那学什么不都是书本上的东西吗,这实打实的本领,还得实践,这不你们都是实干家,我们都得向你们学习呢。”
虽然为了以后在村里生活不惹麻烦有一定拍马屁地程度,但还是实话占大头。
李大叔被哄得飘飘然,倒是主动上前指导要领,“景知青,翻地的时候,要把锄头举高一点,用力往下挖,然后再往后拉,这样才能把地翻得深。”
景忱认真地听着,按照李大叔的指导调整着自己的动作,渐渐地,他的动作熟练了起来,速度也快了许多。
随着景忱的动作逐渐熟练,旁边的其他村民也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况。
一位年轻的村民笑着打趣道,“李大叔,没想到景知青学得还挺快,看来您这教导有方啊!”
李大叔听了,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拍了拍景忱的肩膀说,“这景知青脑瓜子聪明,学得快,一点就通。”
在二组收割大豆的沈圆圆和刘云,正和几个婶子聊得热火朝天。
沈圆圆一边小心翼翼地割着大豆,一边好奇地问道,“婶子,咱们这大豆收完了,都用来干啥呀?”
一位婶子笑着回答道,“这大豆用处可多了,交完公粮还得预留种子,来年接着种,剩下的一部分留着年底换公分,以往我家会换着磨豆腐,这大豆啊还能榨油呢,不过粮食榨油太奢侈了。”
刘云在一旁听了倒是没觉得农村生活艰苦,毕竟苦还能苦过被亲人压榨剥削吗,“这公粮指标可重要了,咱们可得好好收,争取多收点。”
另一个婶子接口道,“是啊,这大豆可是咱们的宝贝,可不能马虎。你们这些知青啊,别看现在干得还有点生疏,多干几次就好了。”
沈圆圆和刘云连忙点头,继续投入劳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