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包容与理解,从不流于表面,而是化作每一个深夜及时的拥抱,每一句斩钉截铁的维护,每一次不动声色的分担。
在周延无声却坚实的守护下,林南笙内心的风雨渐渐平息。而另一个小小的生命,似乎也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给予妈妈最纯粹的安慰。
当林南笙偶尔对着窗外发呆,或因身体不适微微蹙眉时,躺在她臂弯里的小宝宝,那双清澈纯净的眼睛会专注地看着她,然后伸出他那小小的、软乎乎的手,在空中挥舞几下,最后准确地抓住妈妈的一根手指,紧紧地攥住。那微弱却坚定的力量,像一股暖流,瞬间熨帖了林南笙心中所有褶皱。这个小生命在用他唯一懂得的方式,告诉她“妈妈,我在呢”。
在月子中心的公共区域晒太阳时,同样在坐月子的其他妈妈们,偶尔看到林南笙和她怀里的宝宝,总会忍不住羡慕地说:“你家宝宝真是太乖了,安安静静的,很少听他哭闹,真是来报恩的天使宝宝。”
听到这话,周延总是比听到夸他自己还得意。他搂着林南笙的肩膀,煞有介事地“控诉”:
“那是!你是没听见,我路过别的房间,那哭声,简直比哥斯拉攻城还震撼!还是我们笙笙功劳大,怀他的时候就天天给他听莫扎特,讲小故事,进行最高级别的胎教。这底蕴,能一样吗?”
然而,这个“天使宝宝”也有自己的“小固执”。每天晚上固定的故事时间,成了检验亲子关系的“试金石”。
周延拿起绘本,清了清嗓子,用他自以为最温柔的声音开始讲:“从前,有一只小兔子……”
结果,宝宝在他怀里扭来扭去,小嘴一瘪,眼看就要启动“哥斯拉”模式。
周延无奈地把绘本递给林南笙:“得,主席位还是得您来。我这声线可能不符合我儿子的审美。”
林南笙笑着接过来,甚至不需要看绘本,就用她那特有的、温和又带着一点点南方软糯口音的语调,轻声细语地开始讲。说也奇怪,宝宝一听到妈妈的声音,立刻就像被按了暂停键,瞬间安静下来,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专注地看着妈妈的脸。
周延凑过去,带着点醋意又满是骄傲地在林南笙耳边低语:“看吧,我就说是你的功劳。这小子,从小就知道谁是最重要的人。”
小宝宝好像听懂什么是的,“咯咯”笑着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