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城的秋意已浓,护城河两岸的白杨树叶片泛黄,随风簌簌作响,落在城外广袤的平原上,铺就一层细碎的秋痕。这座扼守燕云南境的重镇,城墙高耸,箭楼林立,玄色的“燕云王”大旗在城头猎猎作响,透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杨再兴率领八千燕云铁骑,已在城外平原驻守三日。身着玄铁重甲,腰悬佩刀,手中龙胆枪斜倚在马鞍上,枪杆上的缠绳被汗水浸透,泛着油亮的光泽。少年将军的脸庞尚带着几分青涩,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扫视着南方的官道——探玄营早已传来密报,童贯率领十万宋军主力北上,先锋官正是素有“万人敌”之称的韩世忠,兵力共步骑两万,不日便将抵达真定。
“将军,宋军先锋已过栾城,距离真定不足四十里!”探马浑身尘土,疾驰而至,翻身下马跪地禀报,“韩世忠亲率两千轻骑兵、一万八千步兵,阵列整齐,士气正盛!”
杨再兴勒住战马,胯下坐骑是范正鸿赏赐的汗血宝马,神骏非凡,此刻也感受到了大战将至的气息,不安地刨着蹄子。“全军列阵!”杨再兴一声令下,声音清亮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两千燕云铁骑迅速行动,如臂使指。骑兵们分成三阵:前阵是五百长枪骑兵,手持丈八长枪,枪尖朝外,形成一道密集的枪林;中阵是一千刀盾骑兵,左手持玄铁盾牌,右手握环首刀,负责近战突击;后阵是五百弓箭骑兵,背负硬弓,腰间挂满羽箭,随时准备远程支援。整个阵形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玄甲在秋日的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寒光,气势凛然。
杨再兴立马于中军大旗之下,目光扫过麾下将士,高声道:“弟兄们!宋廷昏庸,蔡京、高俅误国,百姓流离失所!我燕云王推行仁政,救民于水火,如今宋廷却引狼入室,与外族结盟,妄图攻打我燕云!今日,便让他们尝尝我燕云铁骑的厉害!宁死不降,血战到底!”
“宁死不降!血战到底!”两千将士齐声呐喊,声浪直冲云霄,震得远处的白杨树叶片簌簌掉落。
约莫一个时辰后,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黑色的洪流,越来越近,震天的马蹄声与鼓声交织在一起,如惊雷般滚滚而来。韩世忠率领的宋军先锋终于抵达,两万大军在平原上展开,与燕云铁骑遥遥相对。
韩世忠身着银白铠甲,头戴亮银盔,手持一杆虎头湛金枪,胯下乌骓马,身姿挺拔,气势非凡。他身后的宋军阵列整齐,骑兵在前,步兵在后,步兵阵中还夹杂着不少弩手与投石机,装备也算精良。
“杨再兴!”韩世忠勒马出阵,高声喝道,声音雄浑有力,传遍整个战场,“你本也是大宋子民,却甘为逆贼范正鸿卖命,背叛朝廷,占据燕云!今日我奉童贯大人之命,前来讨伐,识时务者速速下马受降,尚可留你一条性命!”
杨再兴冷笑一声,拍马出阵,龙胆枪直指韩世忠:“韩世忠!你在西北也算一代名将,却看不清天下大势!宋廷腐朽,官吏贪腐,百姓苦不堪言,而我燕云王仁心济世,让百姓有田种、有饭吃,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你助纣为虐,勾结外族,才是千古罪人!今日,我便替天行道,取你狗命!”
“狂悖小儿!”韩世忠怒喝一声,虎头湛金枪一摆,“今日便让你知道,不是只有你燕云家中才有名将,一家独大,这天下名将,如过江之鲫!全军出击!”
随着韩世忠一声令下,宋军骑兵率先发起冲锋,一万骑兵如潮水般涌向燕云铁骑的阵形,马蹄踏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与此同时,宋军步兵也稳步推进,弩手们纷纷搭箭上弦,瞄准了燕云铁骑。
“弓箭阵,放箭!”杨再兴高声下令。
燕云后阵的五百弓箭骑兵同时放箭,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冲锋的宋军骑兵。宋军骑兵纷纷中箭落马,阵形出现了短暂的混乱,但很快便在将领的呵斥下恢复秩序,继续冲锋。
“长枪阵,稳住!”杨再兴再次下令。
前阵的长枪骑兵将长枪稳稳架起,枪尖如林,严阵以待。当宋军骑兵冲到近前时,燕云骑兵的长枪纷纷刺出,宋军骑兵惨叫着被挑落马下,人仰马翻。但宋军骑兵数量众多,一波冲锋过后,燕云的长枪阵也出现了缺口。
“刀盾阵,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