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一支五百人的轻骑队伍护送着数百辆粮车、器械车,悄然驶出幽州城。马灵身着寻常商人服饰,腰间只悬着金砖,对外自称是鸿盈坊的管事,奉命押送物资前往济州,与祝家庄交割商贸款项。队伍昼伏夜出,避开沿途官府的盘查,一路疾驰,十余日后便抵达祝家庄外。
此时的祝家庄,虽已清理完战场,却依旧一片萧索。庄墙之上,士兵们面带疲惫,眼神中透着警惕;庄内街巷,百姓们行色匆匆,不复往日的安宁。祝朝奉听闻燕云粮队抵达,大喜过望,亲自带着庄客出庄迎接。
“马管事,辛苦辛苦!”祝朝奉握着马灵的手,脸上满是感激,“燕云王真是雪中送炭!若不是这五千石粮食与军械,我祝家庄怕是真要撑不下去了!”
马灵脸上堆着商人的客套笑容,拱手道:“祝庄主客气了。我家王爷念及与庄主的旧情,不忍祝家庄百姓遭难,故特意调拨粮械相助。后续若有需要,庄主尽可再派人送信,我燕云定当鼎力支持。”
粮车、器械车缓缓驶入庄内,祝家庄的百姓们看着满车的粮食,眼中满是欣喜,纷纷对着粮车合十祈福。祝朝奉亲自陪着马灵前往议事厅,一路之上,不住地夸赞范正鸿的仁义与燕云的实力。
议事厅内,李应与扈三娘也已闻讯赶来。见燕云不仅送来了粮食,还带来了急需的玄铁箭矢与城防器械,两人心中也满是感激。扈三娘身着银甲,虽面带疲惫,却依旧英姿飒爽,对着马灵拱手道:“多谢燕云王雪中送炭,此恩我扈家庄没齿难忘。”
李应也道:“燕云此举,足见仁义之心。日后若燕云有需,我李家庄定当效犬马之劳。”
马灵一一回礼,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二人,心中已有计较。宴席之上,马灵频频举杯,与三人谈笑风生,言谈间不断提及燕云横扫西域、威震天下的战绩,又不经意间感叹祝家庄此次惨胜的艰难,暗示梁山绝不会善罢甘休,三打祝家庄只是时间问题。
祝朝奉等人闻言,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们深知马灵所言非虚,梁山实力雄厚,此次虽退,必然会卷土重来,而三家经此一战,元气大伤,能否守住祝家庄,实在难料。
宴席过后,马灵借着“查看粮械存放”的名义,先找到了栾廷玉。此时栾廷玉正在校场训练士兵,肩头的伤势尚未痊愈,却依旧亲自示范招式。马灵走上前,对着栾廷玉拱手道:“栾教头武艺高强,真乃当世猛将!马灵佩服!”
栾廷玉转过身,见是燕云来的管事,连忙回礼:“马管事过誉了。只是些微末伎俩,不值一提。”
马灵左右看了看,见四下无人,压低声音道:“栾教头,我此次前来,除了押送粮械,还有一事,是我家王爷特意叮嘱,要私下告知教头。”
栾廷玉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示意马灵继续说。
马灵沉声道:“我家王爷久闻教头大名,知你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却屈居祝家庄,实在可惜。如今梁山与祝家庄已成死敌,三打祝家庄是迟早的事。祝家庄虽有扈、李二家相助,却已元气大伤,能否守住,尚未可知。即便守住了,也不过是偏安一隅,难成大业。”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恳切:“我家王爷求贤若渴,若教头愿归降燕云,王爷定会委以重任,让教头统领一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远比在祝家庄死守一方庄园更有前途。况且,李家庄与梁山本无深仇,杨雄与杜兴还有旧交,日后梁山再攻,李应未必会真心相助,到时祝家庄兵败,教头恐有倒悬之危。”
栾廷玉脸色微变,沉默不语。马灵的话,字字戳中了他的心事。他确实不甘屈居祝家庄,渴望能有更大的舞台施展抱负,只是因为知遇之恩无法离开,而李应的中立态度,也让他心中不安。
马灵见状,继续道:“教头若愿归降,我燕云可暗中为你铺路。日后祝家庄若遭难,我家王爷便派轻骑接应你北上;若祝朝奉阻拦,我们便以‘第三次解围’为条件,向祝朝奉要人。教头只需点头,其余之事,皆由我燕云出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