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水浒,猎国之武正 > 第39章 途经解州,收赵鼎,开商

第39章 途经解州,收赵鼎,开商(2 / 2)

换我闭嘴。

只要我肯说‘燕云七州本可弃’,这折子立刻生效,我范氏门下人人加官,三叔父可再进一步,我本人可以做公

可我若不肯……”

他抬眼,声音轻得像刀锋划过鞘口:

“这钱,就会变作‘资敌赃钞’,成为我范氏满门抄斩的呈堂证供。”

赵鼎指尖微颤,终于明白眼前这个青年为何在黄土城墙外就敢喊“抢人”——

他不是来求谋士,而是来找替死鬼。

更准地说,是找一个能让死局活过来的破局人。

“先生方才问我,为何放着功名不取,要随你去做一个‘连官都算不上的钱粮小吏’。”

范正鸿缓缓起身,把折子摊平在院中石桌上,拔出佩刀,一刀钉穿那张百万钞。

刀尖透石,纸碎随风,像一场小雪。

“因为这张钞,买得走我范正鸿的嘴,却买不走天下人的嘴。

先生若肯出山,我只要你做三件事:

第一,一年之内,再挣出一百二十万贯,却不取朝廷一文,不动百姓一粒;

第二,把这笔钱的账,摊开到光天化日之下,让蔡京、童贯亲手签过的字,变成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第三——”

他抬手,指向远处晒场上那座粮垛:

“让闻喜一县,不再只养兵四千两月,而养天下百姓四十年。”

赵鼎沉默良久,忽地转身,从书案下拖出一口黑漆木箱,“咔哒”打开。

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一摞摞空白账册,最上面一本封面写着:

《东南盐策析补》——墨迹尚新,显然刚起笔。

“太尉可知,我为何甘愿窝在闻喜批卷子?”

赵鼎指尖抚过那本书,声音低哑:

“因为整个大宋,只有这一县学堂,肯让我在试卷上写‘盐引亏空’四字,而不被逐出门墙。”

他忽然抬头,目光灼灼:

“你方才说,要我不取朝廷一文,不动百姓一粒——

好!

我跟你走。

但我要带三个人:

家母、书箱,还有闻喜县这批被我退了三次礼的商贾子弟——

他们今年秋闱全落榜,却能把《周礼·考工》背得滚瓜烂熟,更能把盐、铁、茶、矾、香药五笔账目,算到小数点后三位。

你给我一艘船,我给你一条钱塘江;

你给我一条钱塘江,我给你半个江南;

你给我半个江南——”

赵鼎一步上前,双手握住钉着碎钞的刀柄,猛地拔出:

“我替你,把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

一个一个,算到他们连棺材本都不剩!”

刀尖挑起碎纸,秋阳下,钞屑像黑雪。

范正鸿大笑,单膝再跪,却不再是请,而是拜:

“先生今日,仍非我臣;

范正鸿今日,甘为先生前驱!”

赵鼎扶他起身,两双掌心相击,声音清脆。

近处,孙安捂着肚子,看得目瞪口呆;

乔冽轻摇八卦盘,低笑一声:

“巽卦变噬嗑,风雷相合,天下将蚀……

有意思。”

赵鼎回头,朝堂屋朗声喊:

“娘!

孩儿今晚不回家吃饭——

去汴京,给您挣一座诰命夫人坊!”

屋里传出一声苍老却爽利的笑:

“鼎儿,记得把闻喜的醋带上!

京城水硬,没它,娘吃不惯!”

黄昏下,尘土再起。

一行便装人马,悄无声息地出了闻喜西门。

谁也没注意,县学那株枯槐上,最后一片叶子被风卷落,正盖在被刀钉裂的百万钞上——

像一枚新冢的小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