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望向侧台,与温念初鼓励的眼神交汇。
“治疗,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两个生命体的深度互动与信任构建。”他的语气变得更加深沉,“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医生,我的边界也被重新定义。”
屏幕上出现了他自身接触耐受度的阶段性数据变化图,与温念初的曲线并置。
“我们通常关注的是医生对患者的治愈。但在这个案例中,我必须承认,这位‘患者’,用她的勇气、坚韧和对生命的热爱,反向治愈了我根深蒂固的、源于童年创伤的接触障碍。”
台下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在如此级别的学术会议上,如此坦诚地披露个人隐私和情感互动,几乎是前所未有的。
沈聿怀没有理会那些骚动,他继续说着,声音清晰而坚定:“这不是削弱专业的严谨性,恰恰相反,它揭示了心理疗愈中一个常被忽略的维度——治疗关系本身,作为一种真实、深刻的人际连接,所具有的强大治愈力量。医生不是站在神坛上的施予者,而是与患者并肩前行的同行者。”
他将他们的故事,升华到了一个关于疗愈本质的哲学探讨。
“最终,治愈的发生,不在于技术多么高明,而在于是否能够建立起一种足以承载伤痛、孵化希望的‘关系场’。在这个场域里,我们互为镜子,互为铠甲,也……互为解药。”
演讲结束。
会场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随即,雷鸣般的掌声如同潮水般汹涌而起,久久不息!许多资深学者站起身,目光中充满了赞赏与震撼。沈聿怀的研究,不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更提出了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颠覆性的疗愈哲学!
他站在台上,微微鞠躬。目光越过掌声,精准地找到了侧台的那抹身影。
温念初站在那里,用力地为他鼓掌,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幸福的泪水。
那一刻,世界舞台的荣耀加身,不及她眼中为他点亮的那片星空。
当晚,峰会官方晚宴。沈聿怀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焦点,被众多学者围住探讨交流。温念初没有黏在他身边,她端着酒杯,站在宴会厅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纽约璀璨的夜景。
一位气质优雅、白发苍苍的老夫人走到她身边,微笑着用英语说:“温女士,您的作品和您与沈博士的故事,非常打动人心。”
温念初礼貌回应:“谢谢您。”
老夫人看着她,目光深邃:“我是艾琳娜·格林,‘全球心理健康倡导基金会’的主席。我们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支持创新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心理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沈博士今天演讲中提出的‘关系场’理论,与我们基金会的理念高度契合。”
她顿了顿,抛出橄榄枝:“我们正在筹划一个名为‘联结与治愈’的全球性艺术与心理公益项目,不知道您和沈博士,是否有兴趣作为项目的联合发起人与形象大使?”
温念初握着酒杯的手指微微收紧。全球性的公益项目!联合发起人!
这不再是个人事业的飞跃,这是将他们的爱与信念,传递到更广阔世界的机会!
她转过头,目光穿过人群,找到了正在与人交谈的沈聿怀。
他似乎心有灵犀,也正好朝她看来。
四目相对,无需言语,彼此都已明了对方心中的波澜与决定。
新的征程,在世界之巅,已悄然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