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巴车的微微颠簸中,我没来得及感伤,就沉沉的睡着了。
再醒来,已到了地方。
大巴车一停下,男男女女们,已不分年幼老少,所有人一窝蜂的向车门涌去。
这些年,人们似乎习惯了匆匆忙忙的生活,吃饭快、走路快,就是上个厕所也快。
只有极少数人登上了金字塔的顶峰,安然的坐在咖啡厅里,优雅的听着轻音乐,享受着有情调的生活。
而这些,我哪里有时间细想,车厢里的我的行李物品倒不担心,唯独担心给师傅、师娘买的东西被人顺手牵羊了。
一阵拥挤之后,人流散去,我和王磊提着东西走到了车站门口,放眼望去,四散的人群都是大包小包的,不禁哑然,我们这些人,似乎到哪里都是带着沉重。
也就在那一刹那间,想起了父亲当年去煤矿的经历,他可是为生活,将生命放到了一边。
他会害怕吗?他有没有抱怨过生活?当在离地面上百米的井下工作时,他在想什么?
越想我的心越疼起来。
我遇到的那点事,算什么,何值一提?过去的已经过去,朝前看,总会有光,有爱,有幸福。
师傅先打来了电话,问我们到哪里了,我说已经到了,正准备往他这边来。
师傅很高兴,说他在家等着我们,估摸着师傅因为我们又请假了。
带的东西太多,也想尽快见到师傅,破费就破费吧,我伸手拦了辆出租车。
半个小时后,司机说到了,计价器上的100元闪的我肉疼。
付了车费,我俩慌忙将东西从车上搬出来,才好好环顾了下四周,这里也是典型的城中村模样,只不过比我之前见过的城中村楼新些,装修精致了些。
但,沿街阳台上单调颜色的 工衣,也能明白这里也是打工人的聚集地。
给师傅打去电话,师傅说稍等,马上下来。
没几分钟,师傅从胡同里小跑着出来了。
“你俩饿了吧?东西先放家里,我们就去吃饭。”师傅还是那样的爽朗,一周多时间不见,明显感觉到他的精神状态非常好,看来师傅在这里过得挺好,这让我忐忑的心顿时放下了。
师傅说完话,弯腰就挑了两个重的包提在了手里。
我也换,师傅笑着拒绝了:“师傅还不老!”
我笑了笑,也就不再坚持。
路过几家小店,里面的小老板都热情的跟师傅打招呼,师傅就会骄傲的提高声调:“我徒弟!都想我了。”
刚来没几天,师傅就和周围的人混的很熟,让我对师傅的认知又加深了一层。
“师傅,你这性格,到哪里都受欢迎,我们可要向你多学学。”我由衷佩服的说着,王磊也应和着。
师傅住在二楼,一梯四户,显得拥挤。
师傅住在201,我们到的时候,师母已经站在门口了,她笑脸盈盈的招呼着我们:“你俩过来了,赶紧进屋歇一歇。”
师母的精神状态比我们上次见好了很多,难怪师傅走路都带风。